“农民房前屋后如果连一根草、一棵树也看不到,‘鸡犬之声’也听不到了,那新村建设就是失败的!”在日前召开的四川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对来自全省各地的主要领导发出这样的提醒。

  刘奇葆的这一担心并非没有根据。在不久前深入农村基层的一次调研中,刘奇葆发现个别地方在推进新村建设时,一味追求模仿城镇的建筑,连排房、水泥地,甚至把院坝也搞得像广场一样,看不到花草看不到树,让新建的村落失去了乡村原有的特色和风情。刘奇葆说,农民群众追求现代化,往往以为城里的钢筋水泥就是现代化,铺着大理石的大广场就是现代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正是这样,刘奇葆才语重心长地告诫各市县主要负责人:在新村的规划和建设中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农村就是农村,城镇就是城镇,在让农民群众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同时,一定不要把农村搞成了城镇,把农村一些好的东西丧失掉了,尤其是农村特色、田园风光、农家情趣,一定要保留住。否则,新村建设就是失败的!

  如何防止这种缺陷的发生?刘奇葆开出了方子:在思想上,要引导农民群众和规划建设者彻底反对并打破钢筋水泥崇拜,还原生态,建设生态,充分认识新村是生态田园式的新村,要有花有草,有畜有果,要鸡犬之声相闻。在建设上,要借鉴地震灾区重建经验,按照“三打破、三提高(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的要求,使新村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民族地域特色,让农村在保持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

  刘奇葆举例说,比如一些地方在新村建设中注重内部环境田园化,房前屋后、前庭后院,栽瓜种菜、采桑养蚕,鸡犬之声相闻,既具有实用价值,又保有农村特色和乡村生活的情趣,不是把城市社区简单地复制到农村去。这种理念和做法应该倡导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