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玮:帮助别人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2012-03-31 09:15 来源:本站原创编辑:佚名
|
|
那些年,我们一起学雷锋 罗玮:帮助别人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广元新闻网记者 马杰媛 刘慷 实习生 孙敏
讲述人:罗玮,我国器官移植史首例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2005年,只有19岁的她从报纸上看到浦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硬化晚期,需要O型血的肝脏源,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 19岁,大多数女孩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罗玮却瞒着父母把自己的肝脏捐献给了陌生人。这个女孩子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带着这样的疑问,3月13日,记者在罗玮工作的千堆雪饮品有限公司见到了她。 记者看到罗玮的第一眼,就被她脸上淡淡的微笑给感染了。她看起来比记者在网上看到的照片胖了些,微凸的小腹告诉我们她已经是个准妈妈了。罗玮说话的声音也是细细软软的,让人感觉得到这个姑娘的善良。
“学雷锋就是帮别人打抱不平”
“从小我们就学习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但那时候小,也没有什么机会帮助别人,所以我就特别爱替班上同学打抱不平,我觉得这就是学习雷锋。”罗玮笑着对记者讲。 “我上学比较迟,在班里一直算年龄大的,小时候个子长得也高,一般没人欺负我。一些个子小的同学受别人欺负,我就过去跟她说,别怕,我保护你。”罗玮说, “最好笑的是,我们班里有一个比我大一岁的男孩子,个子比我还高,受了欺负也来找我。”“直到现在,我小时候的同学和朋友们都叫我玮姐。”
“捐献肝脏只是一件小事”
说到捐献肝脏,记者问罗玮,在那么小的年龄,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决心把肝脏捐献给一个不认识的人。 “那只是一件小事!”罗玮连着说了两遍,“也没有下好大的决心,只是就那样做了。” “我当时看到了新闻,就去了医院,正好配型也比较合适。”罗玮说,可能从小一直就比较爱替别人着想,总看不得别人难受,“看到廖姐那么无助,我就想,把自己的肝捐给她。” “当时,除了我,他们家里人能跟廖姐配型合适的只有廖姐的公公,可我看见她公公都60岁了,家里还有果园要照顾。如果他捐了肝脏的话,也不能再劳动,廖姐家生活本来就困难。”说到这,罗玮顿了顿,然后说,“其实看到那个公公,我就想到了我爷爷,我跟哥哥都是爷爷带大的,我跟爷爷感情很深。所以我很心疼那么大年纪的爷爷,我想替他捐给廖姐。我是女孩子,我的工作也不需要重劳力,所以我就捐了。” “廖姐需要帮助,我能帮助,就帮了。真的没有什么。”说完,罗玮又浅浅的笑了笑。
“‘雷锋精神’并不过时”
2005年捐献肝脏养好身体后,罗玮也一直在做着其他的事情。在她的心里,帮助弱势群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从小一直接受 ‘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教育,我觉得雷锋精神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80后,90后的行为。”2006年,她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照料外出务工人员的留守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她将托管中心变成临时救助点,配合红十字会接收青川来广元看病、就医的数十名灾区群众。 记者问到去年一些有争议的道德缺失的案件,罗玮难过得提高了声音说,“那些毕竟都是少数,虽然影响很大,但还有很多默默做着好事的人。‘雷锋精神’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体现,并没有过时。” “也有人问过我,如果你在路上见到有人摔倒了,你会扶吗?我当时的回答就是,当然会!我相信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也都会去扶的。可能有些老年人记忆不好,但我坚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还是善良的。我觉得人只要坚持自己的本性去做事,就可以了。”说完,罗玮可能觉得自己有些激动了,向记者微微的笑了笑。
记者手记: 采访完罗玮,记者最大的印象就是她的微笑。记者与同事在出门后不约而同的都想到了“相由心生”这个词。微笑着的罗玮让记者从她的脸上看出了她的善良。记者相信她说的,她把肝脏捐献给一个陌生的人并不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她只是顺着她自己的心去做了。对于罗玮,帮助别人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