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怀英 蒲洪旭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以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

    政府撬动、旅游拉动、事业联动、民间互动,广元文化产业快速推进,产业事业协调发展,初步形成文化产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格局。

依托地域特色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夯实文化产业基础,促进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通过灾后重建,全市新增文化设施17万平方米,数量质量实现历史跨越。全市有10大文化产业门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780家,从业人员31200人,年营销产值过100万元的文化企业56家,文化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广元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形成“五大特色资源”:以武则天故里历史遗址遗迹形成的“女性文化”;以剑门关、金牛道等形成的“蜀道文化”;以剑门关、昭化古镇等形成的“三国文化”;以红四方面军开创川陕苏区形成的“红色文化”;以广元特色民风民俗形成的“民俗文化”。各具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广元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科学规划布局   构建文化产业体系

    灾后重建三年来,全市整合资金80多亿元,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大型产业园区迅速崛起。

    三年时间,建成昭化古城、剑门关、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皇泽寺、明月峡古栈道、红星公园等一批大型文化产业园,皇泽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剑门关、昭化古城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千佛崖、红军城木门会址、觉苑寺、鹤鸣山等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将在今年内完工。全市保有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4个,各类文化产业基地20个。

    “城市中最好的土地,既不能给老板,也不要给政府,要拿出来办文化,让广元的老百姓享用。”这是市委书记罗强坚定的话语。广元文化艺术中心最终落户利州广场黄金地段,而各县区也纷纷拿出黄金口岸给文化安家。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振兴工程规划建设嘉陵江文化产业走廊,聚集剑门蜀道文化产业园区、广元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区两大园区,确立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印务装潢三大支柱,打造新闻出版物流基地、影视拍摄产业基地、装潢印务基地、文化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四大基地,组建广元文化发展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广元演艺展览文博产业集团公司、广元报业集团公司、广元影视传媒集团公司、广元文化旅游及产品开发集团公司五大集团。

    同时,以精品生产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机制办法,设立 “广元文化奖”、“剑门关文学奖”,激励优秀文化产品生产。突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力拓展群众文化的深度广度。

培育本土品牌   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广元文化特色鲜明,蜀道文化、女性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品牌众多。

    以民俗节庆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牌风生水起,引人瞩目。“女儿节”划凤舟,全国独一无二,苍溪的梨花会、剑门关的豆腐节、旺苍的红军文化节、元坝的三国文化节声名鹊起。

    同时,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坚持招大商、招强商、招儒商,积极引进、培育和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先后引进了中大集团、欧亚腾圣印务集团等企业落户广元。

    加快文化单位改制,培育乡村文化市场,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多元文化市场主体,激活文化生产力。

    通过培育本土文化品牌,广元民间艺术经典“百花石刻”、“青川薅草锣鼓”、“麻柳刺绣”焕发新生;《蜀道风》、《红烛映九天》、《九斗碗》、鹏飞马戏、雄关杂技、“广元七绝”应运而生,影响深远,反响热烈。文化品牌成为广元文化走向市外、省外的“文化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