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壮走向豪迈,不仅“原地起立”而且实现了“发展起跳”,经过3年灾后重建,广元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从豪迈走向振兴,以“四园驱动”为核心,坚持“三化联动,‘两化’互动”发展,广元描绘出了一张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蓝图。
2011年来,全省、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广元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主基调,经济社会步入发展振兴的“快车道”。
数据显示:2011年,广元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GDP突破400亿元,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4位……
抢抓机遇,统筹编制发展规划
革命老区、连片贫困地区、地震重灾区“三区合一”,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发展相对滞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广元最客观的市情。
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建设规划与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统筹联动,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特色,以发展有色金属、电子、医药、食品工业为核心产业支撑,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扩区修编。中心城市规划区由过去200平方公里扩展到320平方公里,将原定的“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展到62平方公里;规划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2个,县区工业集中发展区11个,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在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占比达29.4%。
2011年4月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今后我市将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全面确立工业主导地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
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把“园区驱动”作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主要抓手,坚持以现代工业园区为核心,统筹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生态文化旅游园和新型职教园,以园区发展驱动“三化联动,‘两化’互动”。
——加快现代工业园区建设。三年来,全市工业园区投入资金43.5亿元,新开发面积45.5平方公里,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园区13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73个。
——狠抓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三年来,我市建成31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面积达30.5万亩,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10家,发展农村专合组织279个,覆盖26万户农户。
——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目前,全市建设了生态文化旅游园区26个,其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个,4A级景区数居全省第二,为工业化提供了优美环境和拓展城镇化的发展空间。
——因地制宜发展职业教育园区。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职教园区4个,拥有职业教育学校24所,职业教育园区在校生达7.1万人。
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突出低碳特色
三年来,全市共实施资源转化项目1050个、总投资492.4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73个,极大增强了工业经济实力,推动了资源地城镇化发展;加速劳动力资源转化,全市培训农民工30.5万人,输出劳务241.9万人次,推动了工业化快速发展,加速了城镇化步伐;加速交通区位优势转化,通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拉大了城市骨架、增强了城市辐射聚集能力,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2009年初,我市率先在灾后重建中提出“低碳重建”思路,并将其贯穿于灾后重建、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和加快“三化联动,‘两化’互动”发展的全过程。
在招商引资中,我市突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工业项目招商。三年来,全市引进项目974个、资金422.8亿元,符合低碳发展的产业项目达70%以上。
三年来,全市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和“五小”企业55家,整合转产79家,完成工业企业“煤改气”317家,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7.8%,清洁能源生产占比达95%,新建463个低碳型居住和公共设施项目较传统建筑节能50%,城市100%的出租车、96%的公交车完成油改气……
一个个新型工业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座座新城镇鳞次栉比,让人目不暇接,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依山傍水、生机盎然……行走在川陕甘结合部的大地上,“三化联动,两化互动”发展让广元充满了活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