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责任极其重大的政治工程、生命工程、民心工程。2008年以来,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克难制胜,奋力攻坚,打了一场又一场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563处、应急排危除险384处、避让搬迁9197户和监测预警1150处,完成投资近16亿元,使20余万人脱离地质灾害威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了预案点“零伤亡”,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

任云军 冉子龙 记者 桂兰       

    2010年8月3日,旺苍县木门中学后山由于强降雨突然引起山体大面积滑坡,万幸的是受威胁的2000余名师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原来,连续降雨以来,国土管理员和设在该点的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预警及时,发现情况后及时启动预案,让所有受威胁的人员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带,从而在山体滑坡时避免了伤亡事故的发生。

    预则立,不预则废。旺苍木门中学地灾避险既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的成功案例,也是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心系群众安危,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地质灾害频发多发

    广元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起伏大,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地区。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从震前的577处增加到 3089处,威胁20余万人生命及47亿余元的财产安全。

    去年,我市遭遇震后最大强降雨,因降雨诱发全市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288处,除已经完全消除威胁和威胁对象已搬迁的隐患点,目前全市纳入监测的隐患点达3741个,70%以上位于偏远山区,防治难度大,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避险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7月9日,市委书记罗强驱车400余公里,深入青川县红光、苏河、石坝、马公等乡镇检查地质灾害隐患,他反复对随行的国土部门和青川县的干部说:“你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要形象地告诉老百姓,放一个脸盆在开阔处,积水量到半盆时大雨还不停,就要做好避险准备!”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亲自主持听取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批阅地质灾害防治文件,经常深入地质灾害点开展调研,现场解决防治工作中的设备、经费等问题。

    每年汛期,市委、市政府都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下发文件、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等形式安排部署工作,最大限度的将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日常工作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地质灾害防御预案,重点对城镇、学校、景区景点、工矿企业等人口密集地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落实防灾避灾措施。今年汛期以来,全市374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对威胁对象较多、人为监测难度较大的重点区域隐患点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泥石流及利州区莲花社区118厂滑坡,采取远程监测,架设雨量计、野外裂隙位移计、摄像头等专业设备实行实时监控,确保在降雨量到达临界值之前有一定的预警预报时间。

建立防治结合新举措,地质灾害防治成绩喜人

    近年来,我市已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同防灾责任机制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管和各部门分管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制,先后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及群测群防责任制、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汛前排查与巡查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建立了区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体系。

    为形成全民参与防灾的氛围,市县国土资源局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广泛开展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在地质灾害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学校、村社,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三年来,全市共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6500余场次,参与培训人员达10万人。

    地震后,市县国土资源局对灾后重建的所有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受威胁较大、人员较密集集中安置点、学校、场镇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工程治理范围,一根根抗滑桩、一道道挡土墙、一根根锚杆锚索住了破脆的山体。三年来,完成灾后重建规划确定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563处、排危除险项目384处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9197户、群测群防1150处,完成总投资近16亿元,使20多万人彻底消除了地质灾害安全威胁。

能力建设从无到有,地质灾害防治走上专业化轨道

    “根据省气象台气象预报信息分析,广元市、达州市、巴中市北部等地区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可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请上述地区有关单位及群众按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预案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工作……”9月5日,市国土资源局收到省国土资源厅的预警短信后迅速通过建立的预警信息平台发送到县区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以前都是通过传真和电话,现在全市相继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平台,收到省厅或市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后,就能第一时间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及时传达到县(区)、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

    2008年以来,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了预案点“零伤亡”,仅2010年全市就成功避险17例,避免人员伤亡2000余人,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2万多人,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目前,全市七个县区包括市本级,全部完成地质环境监测站的机构设立,落实人员共34人,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还投资589.95万元建立了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地质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和野外卫星移动站,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赵自学表示,今后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将积极践行“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群众安危重于一切”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超前谋划、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综合施治,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强化地质灾害趋势的科学分析和群防群测,使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逐年下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