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雄正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广元新闻网记者 刘慷 唐彪 文/图
■从“神一”到“神七”,他见证了神舟系列飞船的无数个第一次。 ■“神五”点火起飞前的几十秒,杨利伟几乎纹丝不动,非常紧张……他目睹了中国宇航员第一次乘坐飞船离开地球 ■全程参与“天宫一号”发射测试工作,却没能亲眼目睹飞船升空,他有些遗憾 ■离开家乡多年,他却乡音未改,最爱吃的还是那碗酸菜干饭 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开启我国空间实验室的“处女航”。中国人朝着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意义非凡的一步。为了这一步,我国众多科研学者日夜奋战,这其中就有来自广元籍的科技工作者邓世雄。 10月2日,回广元探亲的邓世雄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亲切的笑容、老乡见老乡的问候、幽默的话语,让记者很快与老邓没有了陌生感。“神一”到“神七”、“天宫一号”、家乡巨变……健谈的老邓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和趣闻。
最“聪明”:他的部门被称作“智囊团“ 邓世雄1986年从苍溪中学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1990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当时我就是抱着年轻人的好奇心去的”。正是这颗好奇心,让老邓跨进航天人这个特殊的群体。 很快,聪明好学、努力上进的邓世雄成为业务骨干,并担任起发射中心测控通信总体室主任。主要负责飞船发射后的数据跟踪,飞船内部部件状态,对飞船进行监控和采样,还要监控宇航员在飞船里的身体情况,对宇航员的监控甚至会细到脉搏、心跳等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家爱把测控通信总体室称为“智囊团”,但邓世雄更愿意把自己的团队称为“飞船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我做的工作就好比飞船的‘眼睛’和‘耳朵’。”看到记者听得有点懵,老邓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简单得说,点火前,进行测控系统方案评估;点火后,测控系统实时跟踪;飞船进入太空后,飞行器内部的图像、天地通话等数据传输;飞船着落,数据全程测控。飞船的上天入地,我们都在参与” 据老邓介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测控通信技术,在全球都算是先进水平,因为工作出色,他所带领的测控通信室曾荣立集体二等功。
最难忘:“神舟一号”升空让老邓热泪盈眶 从1992年国家确定实施921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后,邓世雄便一直参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研究课题,从“神一”到“神七”,每次发射邓世雄都是亲自参与其中,并在现场见证了它们的升空。 “载人航天是我从事航天工作中最辉煌的梦,每承担一个新型号,对我来说都是一次人生的挑战和对自我的超越。”说到此,老邓不禁心潮激荡,有些激动。 邓世雄说,令他最为难忘的是1999年11月20日晚上的“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这是华夏儿女实现飞天梦想的真正开始。那天,他望着近在眼前的巨大发射塔和漂亮的神舟飞船,邓世雄和其他同事一样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当晚,在“神一”飞船烈焰腾空、一飞冲天的伟大时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所有人无不欢呼雀跃,热泪盈眶。邓世雄解释说:“‘神一’点火时,先看到一片非常漂亮的火光,然后巨大的轰鸣声随之传来,稍后就是地动山摇般的震颤——这对于现场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难以磨灭的、引以为豪的记忆。”
最特别:“神五”发射的点点滴滴 如果说“神一“发射让老邓最难忘,那么“神五”发射则是让老邓感触最深的、最特别的。 “‘神州五号’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当时飞船增加了宇航员逃逸系统,在距离飞船发射前不到5个月的时候,逃逸系统控制突然出现了信号干扰,为了找出故障源,我跟同事整整有4个月没有回家,吃住在基地,每天工作都在17个小时,做了近万次试验,排除了故障。”这段回忆让老邓历历在目,“航空领域没有侥幸和万一。” 他还告诉记者,杨利伟坐进“神五”飞船点火起飞前的30分钟,几乎纹丝不动,非常紧张,这个时候,测控通信平台采集的监控数据显示,他的心跳飙升,由每分钟60次猛升到120多次,经过心理医生及时介入,点火前恢复了正常。 “其实神六发射时,离点火还有15分钟,费俊龙、聂海胜的心跳猛升到了每分钟110次;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的点火前心跳都由每分钟60次疾速上升到了每分钟100次以上,其中,翟志刚104次,刘伯明和景海鹏心跳超过了每分钟110次。”邓世雄笑着说,“英雄也是人,也会有正常人应有的反应,有点小紧张没有什么,重要的是他们都凭着超出常人的能力在点火前恢复正常心跳。”
最紧张:585秒,步步惊心,心脏提到嗓子眼 谈到每次飞船的发射,老邓用了惊心动魄四个字来形容。“飞船发射最容易出问题就是点火后的585秒,每当这个时候,我的整个心脏都好像到了嗓子眼。”老邓解释说,“585秒指的是火箭点火升空后到飞船与火箭完全分离这段时间。” “要过5关,第1关是点火要同步即火箭的4个捆绑助推器要同时点火;第2关是助推器与火箭分离;第3关是一二级火箭分离;第4关是整流罩分离;第5关是飞船与火箭分离。”老邓用5个关口形容了整个过程,“585秒,过5关,可以说得上步步惊心。”
最遗憾:没能亲眼目睹“天宫一号”升空 时光如梭,21年弹指一挥间,从“神舟一号”横空出世到“神舟七号”宇航员储藏,老邓见证了神舟系列飞船的无数个第一次。 老邓全程参与“天宫一号”发射测试工作。等到“天宫一号”飞船发射时,邓世雄因为工作安排,刚刚调回四川,“有点遗憾,‘天宫一号’是我国航空事业迈向空间站又一里程碑,如果能在现场看到飞船升空就好了。“他说,“飞船发射成功后的第二天,他就跟以前的同事通了电话,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最喜悦:迷了路 惊叹广元巨变 由于工作原因,邓世雄20年间仅回过广元5次,“我每次回来几乎都要迷路,变化太大了。”谈起每次回广元的感受,老邓都滔滔不绝,“1990年离开广元时,南河、东坝都还是田地,等95年第一次回来时,完全认不得路了。”“只要一到广元,自然而然就说起家乡话来。”“最爱吃的还是家乡那碗酸菜干饭。”…… “我最喜欢湿地公园了,这两次回来我都去转转,爬爬南山。”邓世雄说,基地位于戈壁滩腹地,根本看不到绿色,每次回广元就觉得到了绿色天堂。“我很高兴看到家乡能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还保护得这么好。” 另外让邓世雄感触颇深的是,他的老家苍溪县高坡镇的变化,公路不仅修到了镇上,还通到了村里。村里很多人都靠种植猕猴桃致了富,盖起了漂亮的新房。邓世雄笑着说,“真是不敢想象呀,当年我上学要走20公里上路,家家户户都是土房,天翻地覆的变化。”
寄语广元科技工作者:做科研要有三颗心 “平常心、责任心、快乐心,我认为这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三颗心。”邓世雄这样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浮躁的心态是无法进行研究,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所以需要平常心”邓世雄进一步阐述说,“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各个流程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怀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快乐心,就是乐观地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得失。” “其实我讲的这‘三心’自己做得也不好,只是提出来跟大家共勉。”邓世雄补充道。
新闻人物:邓世雄,1968年生,苍溪县高坡村镇人,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同年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工作,参加过神一到神七的神舟系飞船发射任务,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控通信总体室主任。2011年,调回四川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