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山蔬菜不愁“嫁”

 

商贩正在收购蔬菜


王鉴   范小群   广元新闻网记者   唐淑英   文·图

    “曾家蔬菜已卖了30万吨!”日前,记者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曾家山采访时看到,四面八方的蔬菜收购车辆往来穿梭,菜农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俏姑娘”遭“嫁难”
    以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多年的精心经营,曾家山蔬菜拥有了“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等多张名片,具有不少的市场占有量和影响力。然而,今年5月开始,各种早春、越夏蔬菜陆续上市,受全国各大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客商大大减少,曾家山蔬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滞销尴尬。
    以6月为例,去年同期每天有近百辆车上山收购蔬菜,日均销售一千多吨,而今年每天仅十余辆车上山购菜,日均销量不足百吨;价格持续低迷,如青椒去年上市1.20元/斤,今年上市仅0.8元/斤;甘蓝去年上市0.30元/斤,今年上市仅0.15-0.20元/斤。
    这样的境况,既有近患,广大菜农眼下收益骤减,更有远忧,如果市场长期低迷,完全可能使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这张名片毁于一旦。看似简单的产品销路问题演变为影响全局的战略问题,一时成为全区上下关注的焦点。

巧“梳妆”吸引如意“郎”
    曾家山蔬菜的“俏”,在于绿色、无污染的天然品质。曾获得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的“曾家山”牌辣椒、甘蓝、土豆、萝卜等产品照样滞销,这使该区清醒地认识到:俏姑娘也需巧梳妆,否则,始终免不了皇帝女儿也愁嫁的尴尬。因地制宜,着力打好“四张牌”,这就是应对之策。
    宣传牌。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及时发布蔬菜供求信息,建立网上营销平台,经销商只要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交易。组团到北京参加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模式发展高峰论坛,参加上海、山东、武汉等地农博会、农交会等,大力宣传曾家山露地绿色蔬菜品牌,引起参会众多客商和大型批发市场的青睐。
    队伍牌。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农民经纪人220余人,其中,年销售2000吨以上的农民经纪人78人。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0万元,对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配套建设,全力支持蔬菜产业发展。
    市场牌。在平溪乡建立面积约12000平方米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农技干部带领农民经纪人在全国各地跑市场,5月份以来,先后与山东京青、寿光、宜城等专业合作社和北京乐购超市等签订了产销合作意向协议;与成都(白家)、南充、重庆、西安、绵阳等农产品交易批发中心等建立了永久性产销合作关系。7月至今,仅平溪蔬菜专业合作社就将曾家山甘蓝、海椒、土豆等产品销售到了武汉、长沙、上海、襄樊、广州等地。其中,销往上海1000吨、广州400吨、襄樊400吨、武汉1400吨。
    品质牌。及时制定了高山露地绿色蔬菜标准化技术规程,禁止在基地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和蔬菜复合专用肥。同时,逐步把“一片埂、一条路、一条沟、一盏灯、一口池、一张板、一个认证、一本档案、一份定单、一个合作社”的生态产业模式普及到农户。

精“红叶”招来八方客
    为了延伸产业链,该区以蔬菜冷藏加工为突破口,引进蔬菜冷藏加工包装企业,日处理鲜菜冷储1500吨。在冷藏设施完备的基础上,该区成功引进企业,加工生产脱水蔬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帮助菜农躲避了市场风险,至少为菜农多增加收入2400万元,基地超过40%的农民被纳入了蔬菜一条龙产业链。
    “以往,朝天蔬菜论吨卖,现在论斤卖”。在朝天人和来朝天经营蔬菜的客商心中形成共识。目前,该区蔬菜不仅在省内各大市场热销,还建立了蔬菜集散地、中转站收菜点和季节性交易市场70多个。
    初步统计,截至9月20日,曾家山甘蓝种植总面积4万亩,已销售15万吨,占总应销量的75%;海椒种植总面积2万亩,已销售3万吨,占总应销量的75%;土豆种植总面积6万亩,已销售8万吨,占总应销量的70%;其他蔬菜销售4万吨。实现蔬菜销售收入3亿余元,曾家山菜农人均蔬菜收入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