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一排排整齐的安居房,一条条靓丽的绿化带,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来到利州区回龙河畔,这里的一切变化之大,发展之快,无不让人惊讶。
五年前,记者来回龙河采访时,这里还是广元市城西边沿一个普通的乡村,一条流入嘉陵江的小河,河边一条不足五百米的街道,加上沿河两岸杂乱排列的民房,便构成了回龙河的整体印象。地貌、街道、房舍、居民,一切都显得那么普普通通,那么陈旧落后。
如今,这里建成了利州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经济枢纽带和对外开放的轴心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缘何而来?——过去的五年里,街道党工委一班人紧紧围绕利州区委、区政府“完善服务功能,推进工业强区,创新机制体制,促进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团结带领街道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培育新型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以调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为切入点,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全面建设新农村为核心,奋力苦干,使这里呈现出了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园区面貌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何启东 记者 成军
工业园区建设把农村变为城市
2006年以来,利州区委、区政府坚持低碳发展,努力推进资源转化,强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在回龙河畔规划工业园区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2500亩。回龙河街道以园区建设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步骤推进”的指导思想,按照“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的理念,“安置生活城市化、绿水青山工业园”的定位,“建园区、兴产业、富百姓、促和谐”的工作思路,重新修定完善了《广元市利州区回龙河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回龙河工业园区综合规划》、《回龙河工业园区功能规划》。这些规划,增强了园区的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为回龙河地区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的发展规划激发出人们的干劲,从此,回龙河人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开发建设方针,边建设,边招商,奋力打造回龙河“金三角”。
工业园区建设,创造优美基础环境条件是招商成败的关键。回龙河街道2008-2009两年,共投入近2个亿,建设和改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2010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3个亿,大大提升了园区基础设施功能。五年来,先后投资1480万元,新建滨河大道长3400米,投资2100余万元,新建河堤6000余米,储备工业用地680余亩,并形成了园区“两纵两横”的道路交通格局,同步推进居民安置点水、电、气、管、网、线建设,使园区成为了川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硬化、亮化、绿化,宜商、宜工、宜居的工业园区。
有了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回龙河街道坚持“产业带动能力强、吸纳劳动力多”的要求选择入园项目。中钢集团四川炭素有限公司、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川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元市海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33个项目纷纷入驻园区。回龙河工业园形成了以能源、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四大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格局,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小企业发展基地” 称号。
近三年来,该园区工业总产值每年以31.7%的速度递增。到目前为止,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6.3亿元。
经过几年的建设,回龙河工业园区形成了“一心(片区公共服务中心)、一带(自然生态休闲景观带),二片(河东工业区,河西居住生活区)、三轴(中间工业大道,河东广煤大道,河西旅游大道)”的空间结构,成为了利州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桥头堡。
一幢幢楼房的崛起,一条条街道的形成,加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回龙河畔居民安置区变成了城市居民小区。
记者感言:建好一个工业园区,形成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的支点,就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从工业化向城市化推进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集群式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原则,积极创新机制,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聚集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城乡一体化“三化”互动。
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2008年以来的灾后农房重建中,回龙河街道把农房重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成片成带,整体推进”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的思路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五新一好”(新产业,新居民,新风貌,新机制,新农民,好班子)的目标,重点实施产业富民、基础强农、民居改善、民生保障、素质提高、组织创新“六大工程”,加快了村庄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来到天曌山沿线的学工村,放眼望去,一层层梯地,一片片果林、星罗棋布的漂亮民居,把山村点缀得格外美丽。
学工村有11个村民小组,515户1923人。在恢复重建过程中,这里把农房重建与风貌塑造协调统一,实行景观化打造,使民居风貌改造规划与天曌山4A级景区总体规划相融,突出川北民居特色,再现美丽田园风光。产业发展以农业观光、体验农耕文化、宗教朝觐等项目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道路畅通、集中饮水、土地整理、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村庄规划的实施,实现了人文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相融,建成了“人在田间走,犹如画中游”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了工业园区的“后花园”。
为了进一步建设好这个“后花园”,回龙河街道对园区内办公区、生活区房屋和周边实施了环境综合治理和风貌改造,下大力气治理辖区脏、乱、差现象。学工村实施了“三建四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几乎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改造了厨房、厕所、猪圈,硬化了院坝,建起了花池、栅栏。全村建起了大型垃圾处理场,安装了生态垃圾桶,修建了8个观光休闲景观亭和5处停车场。
目前,学工村建有农业观光园3个,种植优质水果120余亩,建无公害蔬莱基地80余亩。建成农家乐1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3家,已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有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0年,学工村生产总值达1.87亿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800元。全村农民存款2500万元,每户平均存款48000余元。学工村人深有感触地说:村里农业开发让老百姓过上了富日子,现在学工村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人变富了!今年6月14日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优美环境示范村”荣誉称号。
为满足村民对科技文化的渴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村村建起了文化室,购买了大量图书,订阅了多种报刊,组建起“农家书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还相继开展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除陋习、树新风”、“建设平安村”活动,树立了社会正气,弘扬了传统美德,形成了良好风尚。
记者感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了城乡差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观念、个人素质、文化背景、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如果从改变观念入手,科学规划发展途径,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那么,就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改变农村生活条件,养成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社区建设让村民步入城市生活
记者在美丽的回龙河畔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民居依山而建,一行行绿树整齐排列,一条条街道错落有致。夜晚,居民们在灯光广场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置身这样的环境,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回龙河工业园区建设涉及拆迁居民410余户2300余人。为解决好拆迁居民的生活问题,当地政府采取划地自建的方式,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居民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和小区管理。
安置小区建设充分考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环保要求,一次性规划成型,分步实施。居民房屋建设统一规划放线,统一图纸施工,统一风格风貌。目前,一、二、三期已经建成,270余户居民入住新居,形成了水、电、路、天然气、通讯、宽带、电视广播“七通”绿色现代小区。
五年来,回龙河街道陆续实施了回龙小学、回龙河社区卫生院、回龙河酒店、居民安置点、劳动保障所、畜牧兽医站、林业站等重点工程,完成了同心村、学工村综合办公大楼建设,配套完善了村务服务大厅、文化娱乐、科技书屋、远程教育、村级医疗卫生设施,按照“路通组、车入户”的要求,对各村通组入户道路进行硬化,使道路通达能力极大提高。完成了氮肥厂至广煤大道、派出所至“气化广元清洁能源项目”、滨江大道至学工村、群心村和一二三四期居民安置点及园区主要道路的亮化工程。在居民安置点、办事处机关大院、派出所、滨江大道、学校、社区、刘家坡、小寺沟及园区工业企业等公共场所植树25万余株,铺设草坪3000余平方米,拆墙透绿1.4公里,道路绿化23000余株。在居民安置点、龙江路社区、刘家坡安装了健身设施,新建了群心广场、同心广场和小寺沟月半湾小广场,配备了篮球场和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设备。修建了回龙河农贸市场。安置小区除建有大量的商业服务设施外,一期安置小区内还建有2个音乐广场、2个篮球场、7个羽毛球场、1个村民图书室和娱乐室,为居民提供了较好的锻炼、休闲、娱乐场所。对园区入口旧民居进行了改造,规范了摊点设置,实施了绿化亮化,新建了回龙河酒店,城市公交一直开通到了工业园区,有效提升了园区形象。
农民的生存根基是土地,失地农民将怎样维持生计?
——将失地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回龙河街道对因为工业园区发展造成的失地农民采取定向培训,其就业渠道主要在园区内企业务工。区劳动保障局委托广元市商贸学校定期开展就业培训,并同园区企业协商吸纳失地群众就业。通过培训,目前已有150多名失地农民在中钢川炭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5000元以上。
——鼓励自主创业发家致富。部分拆迁安置群众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成立了粮食加工协会和运输协会,有些从事商贸、餐饮等服务业,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实践证明,自主创业者大多收入可观。村委会设立专门劳动保障协管员,维护群众的劳动权益。
如今,回龙河城乡基础设施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更好。
记者感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让失地农民步入了城市,只有提高他们的收入,才能真正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建设工业园区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进行集中安置后开展社区建设又让这些农民从农村走进了城市,只有在提高他们收入的情况下,才能让他们真正过上幸福的城市生活。采取开展培训,把农民转变成工人和商人,依靠工业发展和自主创业提高他们收入,不失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基层组织撑起城乡发展的蓝天
在回龙河的采访中,记者看到各村和社区都有功能完备又很漂亮的办公楼,劳动就业、民政救助、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办事机构一应俱全。这些都是基层组织建设结出的硕果。
思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回龙河街道党工委成员认真落实联系一个工业企业、一个重建项目、一个村(社区)、一名贫困党员、一个贫困户的“五个一”联系责任制,从而使“领导包联企业、干部服务项目、党员帮扶群众”落到了实处。村(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在带领群众富裕的同时,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上级组织的认可。
在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回龙河街道党工委一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干部素质得到增强。方法上对干部队伍进行目标管理,对支部书记强化社会评价,对党员队伍强化行为监管。二抓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以“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为契机,狠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群心村、同心村村级活动场所加固维修项目分别于2010年5月和6月完工。同年9月,学工村“特殊党费”援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重建项目顺利完工,村上新建了村综合办公楼600余平方米,配套完善了村务服务大厅、文化娱乐、科技书屋、远程教育、村级医疗卫生设施。2010年,同心村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五好四强”示范村党组织。三抓党组织活动载体,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开展“颂歌献祖国”群众歌咏比赛,全民体育运动会、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回龙河街道党工委书记严映平告诉记者: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增强了,服务功能增强了,发展后劲增强了,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
记者感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群众,必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真正发挥好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就要高举“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旗,切实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个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才能发挥组织的作用,体现组织存在的意义。
尾声
过去的五年,回龙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未来的发展,回龙河人已做好了新的规划。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回龙河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将认真履行工业园区管理发展的职责,将积极实施利州区“工业强区、农业兴区、商贸旺区、环境立区”的发展战略,推进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走项目带动、科技推动、园区联动、工贸互动的个性化工业发展道路,构建和谐回龙河工业园区,在新的起点上谱写回龙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为广元市六次党代会确立的“把广元建成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