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3岁的重庆农妇吴远碧因病无钱手术,挥刀自剖放出腹部积水。此事经报道后,有关方面要求医院方面挽救其生命。目前,该名农妇已得到了治疗。(5月23日《齐鲁晚报》)
这又是一起因无钱治病陷入绝望的案例,但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前几年,曾经有媒体报道,山西平遥县北羌村62岁的雷普贵不懂医术,老伴患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左小腿坏死后,因为没钱看病,雷老汉大着胆子在自家的土炕上锯断了老伴的残腿。
“她给我说,想着拿刀把肚子划破,她开始也不敢,在动手之前还哭了一会儿,后来说是干脆赌了——反正当年医生也是开腹,将肚子里的腹水抽出来的。”我们无法想象这般场景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但我们却能深切感知其中的悲凉与不幸。
但挥刀自剖的重庆农妇又是幸运的。她的幸运,不仅在于自残式自救中的生命侥幸,还在于被政府和社会所关注。梳理最近几年上演的此类新闻,诸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的主人公,几乎都走上了同一条固定的轨迹:媒体报道——领导重视——职能部门积极行动——最终得到救治。不论如何,生命得到拯救,终归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幸运充满着不可复制的偶然性。
由此可见,挥刀自剖的幸与不幸都是一种痛——其“痛点”让人无法回避。媒体的报道也好,领导的批示也罢,都不能成为救命稻草,唯有社会保障救助制度才会成为呵护生命的有力屏障。
可以说,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生命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的责任。事实上,政府有责任对每一位看不起病、面临生命威胁的公民实施救助。但对于公民的及时救助,需要一种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来实现。因此,我们期待“剖腹自医”的自残性自救,在引发舆论关注的同时倒逼相关保障制度的推进和构建。 (陈一舟 原题:“剖腹自医”是社会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