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怀激烈 展翅九万里
——广元市震后三周年向祖国报告
记者 杨奉润 唐彪
击水三千里,是鲲鹏的志向。展翅九万里,则是壮怀激烈的广元人民的志向。
三年前,“5·12”特大地震让举世瞩目广元。三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怀四川,牵挂广元;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广元;大爱无疆,人间真爱涌向广元,浙江、黑龙江、澳门、香港以及泸州自贡宜宾攀枝花牵手广元。
英雄的广元人民坚定了不屈不挠的意志,不胜不休的信念。
九万里外的风光无限,广元人民无比向往。
震不垮的广元人把灾难踩在脚下。6305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1134.8亿元的先后投入,让新家园从废墟上高高地挺立起来,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充满关切的民生重建暖人心怀。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后,广元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台向前大大推进。
三年后的今天,广元用科学重建、低碳发展的成果,同样让九万里以外的世界瞩目欣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3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7年的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7年的2.5倍。
碳指标,一个特殊新产品。世博会、亚运会上,震后的广元把它卖向了世界各地的客人。
原地起立,顺风而呼。广元人民让世界听到了穿越灾难走向美好明天的豪迈呐喊!
发展起跳,登高而招。广元人民让世界看到了挥向科学发展最前沿的坚强臂膀。
军民齐奋起 战天斗地抗大灾
我们不能不回到三年前那个黑色的日子。
大地在颤抖的时候,青川的山河瞬间改变,房屋坍塌,生命消逝。堰塞湖悬在灾区人民头上,随时可能滑坡的山体和爆发的泥石流潜藏严重威胁。
广元全市遭到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其破坏程度之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救援和恢复重建之难,前所未有。
战天斗地的主战场在极重灾区青川展开,武器是责任与大爱,方式是肩挑和传递。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四川省领导深入广元,到达青川视察指导,现场指挥。
嘹亮的集结号响起来了。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带着共和国的神圣使命,快速推进。猛虎师来了,陇原铁军来了,中原铁军来了。民兵应急分队和公安干警,救援队伍、广大志愿者、医务和新闻工作者、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人,以最快速度冲进了灾区。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元迅即反应,果断决策。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周密部署,沉着应对,争分夺秒,坚持把救人作为第一要务。
被困人员的安危揪着世界人民的心。救援人员争分夺秒,从废墟中解救出3274人,收治伤病员25万人次。而后,妥善安置153.68万受灾群众,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集中安置后,又成功处置危机重重的堰塞湖,突出抓好人员救治,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次生灾害零伤亡。
英雄的广元人民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呜咽壮豪情 誓与命运相抗衡
山河呜咽,悲情化为战斗豪情。
感动世界的豪情从一个小山村生起。像曙光一样,照亮一颗颗迷茫的心灵。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是谁发出这动人心魄的呐喊?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人。
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稳步推进。广元人民的誓言铿锵有力:“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枣树精神力量无穷。广元人民简直就是在举行一种伟岸的仪式。仪式的主题只有一个: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英勇无畏,不胜不休。“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
为了受灾群众早日住上永久性住房,取得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市委书记罗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率先垂范,利用节假日帮受灾农户搬砖运瓦,修建新房。广元市迅速掀起了干部帮村帮户的热潮,创造了“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方式。
伟岸的仪式在庄严地行进,受灾群众的信心在百倍增长。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上,到处飘扬着鲜艳的红旗,回荡着激情澎湃的歌声:“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我凝聚着你……”
在似海深恩中前行,从感恩自强到感恩奋进,广元人民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重建奇迹。广元把精神家园建设立项狠抓,目前,9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实施。
攻坚建住房 广元经验全国传
攻城莫畏坚,攻坚莫畏难。
广元坚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与科学,优先加快城乡住房重建。按照“控面积、调结构、上总量、限价格、错高峰”的要求,全力推进城乡居民住房重建。
“春风行动、夏季战役、秋季决战”三大农房重建战役相继打响。在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广元大力推广具有川北民居风貌、抗震性能强的轻钢结构、木结构、钢木结构住房6万余户。站在重建是发展,是跨越的高度,由专家负责把关,村村组组统一规划。“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门窗”的川北民居雨后春笋般涌现。
2009年6月29日,全市4436户农村特困户住房重建在全省率先完成,创造出以“马口样本”为代表的贫困村灾后重建的“广元经验”。 “广元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地震灾区全面推广。
这些掩映在苍山绿水间的农家别墅,和当地的特色产业紧密配套。住乡村豪宅,享低碳生态,兴千年产业,让人倍生向往。
重建的同时,48.7万户农村住房维修加固于2009年6月底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也于2009年底完成,19.96万户农房重建户搬入新居。
除夕年年过,今年最不同。当天,全市各级主要领导和受灾群众高举胜利的酒杯,同喜同庆。
城镇住房重建紧紧跟进。目前,参与重建的4.54万户城镇住房建设基本完成。
2009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灾后重建重大机遇,强力开展“三个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从2010年开始,规划棚户区改造点30个。
三年中,68.5万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24.5万户喜迁新居。
产业大振兴 经济发展添羽翼
今天,震后严重损毁的剑门雄关让人震撼。
隧洞穿山而过,人车分流,关楼耸峙,栈道逶迤,飞阁流丹。昔日兵家必争之地,商旅经行之处,再现百步九折,雄奇险峻。
天地之间有大美而不言,雄关通过产业重建,再现了历史风华,把雄浑而深邃的剑门呈现给世界。
震后,全市建成剑门关这样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个,AAA级景区3个,AAAA级景区数量跃居全省第二。首个地震遗址公园在东河口诞生。同时,还创建了两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广元旅游异军突起,迎来了全省旅游线路统筹工作现场会,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会,两个红色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元旅游壮志凌云,到2015年,基本实现旅游强市目标,全市旅游总收入要冲击12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
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就这样加快了恢复,提升了品位。现代物流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累计完工商贸物流项目141个。
像第三产业这样,广元市在产业重建上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目前,2423个灾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项目正加快推进,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第一产业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致富还贷,农业恢复面达100%。
工业方面,震后,青川工业企业全军覆没。经过恢复重建, 23家规模企业,恢复面达91%,已恢复的企业产值、利税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有人说,朝天站在石灰石上举起了自己。海螺水泥“反梯度转移”落户, 投资近20亿元,这是震后全省引进的首个超10亿元工业项目。
2010年,朝天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3.46亿元,其中广元海螺水泥产值7亿余元。
就全市来看,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打造资源转化载体。飞地经济,东西合作,优势互补,给灾区带来生机和希望。
川浙合作产业园、川黑合作产业园、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医药工业园以及各县区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按“一区四园”完成规划,开始启动建设;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落户我市……
坚强铸就发展。全市实现了“二产超一产、工业超农业”,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设施大重建 一步跃上新台阶
“5·12”特大地震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轰然倒下。
首先,川北门户出入受阻。怎么重启大门?
重建了,重新定位: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
停航5年的广元机场复航,广元的“空中走廊”再次被打开。《广元港总体规划》方案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审查。到2015年,广元将建成“千里嘉陵江上第一港口”。
枢纽,还是紧抓枢纽。广元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重点,兼顾农村公路和县乡客运站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5100公里,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93公里。
另外,兰渝铁路和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开工,广巴铁路扩能及电气化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全面恢复,还按照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广元次级枢纽规划,加快了构建以广元站、广元西站为中心,宝(鸡)成(都)、兰(州)渝(重庆)、西(安)成(都)客专和广(元)乐(坝)铁路为骨架的广元铁路地区枢纽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广元只有创新倒逼制度:细化进度、责任到人、倒排工期、挂图作业、限期完成。
一批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相继建成,设施水平至少提前了20至30年。
低碳走新路 举世瞩目赢生态
广元名片,递给世界。
从“中国十大低碳贡献城市”到“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广元去年成功售出碳指标4.6万吨,用于“世博绿色出行公交卡”和“亚运会绿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卡”,全市申报和已被受理的碳交易项目总额达1.75亿元人民币……
低碳重建,敢为天下先。重建之初,智慧的光芒开始闪耀。
中国高校书记校长地震灾后广元行,广元得以进一步借力引智,研讨低碳发展。2009年8月,广元市与中国社科院、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办西部地区首次“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中国·广元)国际论坛”,形成《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广元共识》,并确定每年8月27日作为 “低碳日”。通过市委中心组学习、专家论坛、群众活动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思想认识,低碳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低碳发展氛围日渐浓厚。
推广低碳建筑首当其冲。全市建设抗震强、耗时短、成本低的轻钢、木结构住房6万余户,在全省6个地震重灾市州中率先走出了农房低碳重建之路。仅此一项,全市节约资金20多亿元,节约用砖10亿多匹。
千重浪从此激起。
产业结构低碳化。震后新引进54个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全部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目前,广元市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旅游业等低能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能源结构低碳化,广元加快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启动“气化广元”清洁能源行动。全市新增民用燃气1.2万户,气化率比震前提高了15%以上;在农村推广沼气技术,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吨。广元使用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结构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农村,已构建起以沼气为基础,以太阳能、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为补充,以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为引导的农村能源利用体系……
日常消费低碳化,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进了社区、进了企业、进了机关、进了学校。市城区5000辆公共自行车来往穿梭,全市100%的出租车、96%的公交车完成油改气……广元还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让市民坐享低碳环境。
森林碳汇,宝藏无穷。广元在省级森林城市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达到1235万吨,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2.09%、0.64%、0.89%,实现 “三下降”目标。目前,全市33个生态恢复项目全面开工。
由此,我市的“蓝天”数连续3年突破360天,连续保持每年364天的蓝天数,比震前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广元低碳发展的脚步无比坚定。交通上,要加快构建低碳网络。空间上,积极拓展低碳交流与合作,四川首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广元环境交易所成立。“广元将全面推进《广元市低碳发展规划》,加快低碳产业发展。到2013年,广元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5%以上,基本建成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城市!”市委书记罗强信心百倍。
中国第一座专业化的“碳指标供应城市”正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形成。
民生总关怀 笑声追着歌声飞
民生工程暖民心。三年后的灾区,一张张笑脸,一串串歌声……
2009年,广元市城区蔬菜价格一路上涨,为抑制蔬菜价格,让菜农增收。2010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仅2010年,全市民生工程投入就达81亿多元。
民生无小事,事事皆关情!震后,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更加注重民生。目前,广元市蔬菜总体价格与相邻市州基本持平。横跨嘉陵江的澳援大桥,南河上新添的两座大桥,既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解决了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又提升了城市功能、品位和市民的幸福感。
水润斯民。饮水,生产用水,震后水的新问题,无不是牵涉百姓的大事。广元着力推进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等民生水利建设,建50个万人规模跨区域供水工程。今春,备受市民关注的澳门援建项目,我市城区第一个取用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西湾爱心水厂一期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实现试运行供水,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目前全市水利农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恢复达到甚至超过震前水平。
社会保障保民生。灾后专项就业援助,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免费救助地震伤残人员,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
目前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5%。
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居住环境差等问题一一化解,城乡环境得到综合治理,风貌得到整体塑造……
援建写大爱 千里缔结千年情
关山迢递,挡不住大爱传播。 水天悬隔,隔不断千里相思。
今天,浙江元素,黑龙江元素,澳门香港元素,撒落在广元的山山水水,街头巷尾,镌刻在了广元人民的心里。
全市确定的757个援建项目已全部完工,到位援建资金103亿元,援建援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互利共赢,长效合作机制已建立。战略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广元已分别与温州等4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合作协议,与嘉兴等5市签订了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杭州等5市签订了旅游营销合作协议。将与对口援建省市在人才交流、产业转移、双向旅游、智力帮扶、医疗卫生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
援建过程中,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两年完成援建项目547个,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近86亿元,超额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援建任务。
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一天要吃5种降血压药的指挥长谈月明,一心扑在工作上,在乔庄镇和竹园镇一天来回奔走4次;累倒在援建岗位上的湖州干部张启标,被送进医院抢救治疗,湖州医院的专家对他实施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当他重新站立起来后又回到援建一线……
巍巍剑门,作证真情。
黑龙江省共投入援建资金15.5亿元,建成项目146个,创造了“剑门关速度”、“剑昭速度”等一个个奇迹。剑门关关楼等多个工程被四川省授予“天府杯金奖”、“四川省标准化工地”。剑门关关楼、剑门大厦入选四川灾后重建20个经典案例集。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目标任务。指挥长刘国会、“铁腿杆”肖兴民、“铁面书生”王林生、“铁石心肠”苑维春等一个个“龙江新铁人”和“龙江精神”一起留芳剑阁。
灾难面前,帮助广元重建的除浙江、黑龙江、澳门外,香港、泸州、宜宾、自贡、攀枝花也大力开展了援建,都与广元结下了深深的情谊。涌现出张启标、肖兴民、马德富等大批优秀援建干部,累计21名同志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称号,赢得了灾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成千上万的援建亲人,为广元重建贡献了青春热血。
患难之情刻骨铭心,必将获得千万的传颂。
感恩无终点 我以热血报轩辕
“老师,老师——;孩子,孩子——”青川《山歌再起》赴浙江感恩演出,催人泪下的真人真事在古越大地上激起了强烈反响。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构建和谐社会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多重任务,懂得感恩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倡树感恩文化,首先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市委书记罗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等市领导不仅这样说,还以身示范,亲力亲为,先后数十次赴浙江、黑龙江等省市致谢,传递表达314万广元儿女心中的感恩情愫。
标语男孩,感恩茶摊,感恩巷,感恩林……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感恩党和人民,感谢祖国和世界。
深深感恩情,三年给力行!这三年,砥砺前行;这三年,风雨兼程,广元人把“感恩的心”化为奋发自强的行动。
广元人民通过一次次募捐,积极参与一次次紧急救援,用行动表达感恩之心。
牵挂海地。广元市民走上街头,为海地灾区群众募捐。
牵挂云南。旱灾,地震袭来。广元市紧急启运2.8万件感恩水,千里驰援。
牵挂玉树。广元市紧急筹集400多万元的救援物资,第一个启运救援物资,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第一个到达。
牵挂舟曲。广元市紧急调运3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第一个从甘肃省外将救灾物资运抵舟曲,我市民兵成功救出已埋60小时的藏族老人刘马胜代……
经历过风雨,广元人民心中的恩情纯真,眼中的彩虹格外瑰丽。展翅九万里,用一腔腔燃烧的炽热情怀,用一双双云彩一样的垂天羽翼,站在今天的发展高地上,必将让广元走得更高,更远,更强……
参与过抗震救灾和三年重建的英雄们,也必将和广元的飞速发展一起,以气壮山河的气慨,无比伟岸地走进广元这段特殊的光荣历史,走向永恒……
在这里,请允许广元向祖国,向世界深深的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