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GDP321.87亿元,是2004年127.69亿元的2.52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3亿元,是2004年4.01亿元的4.1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0.15亿元比2004年增长7.67倍……

    今年一季度,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六年里,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工业支撑作用初步显现,第三产业增势迅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强,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从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到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从重点项目建设到投资高位增长,从规划引领、项目监管到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从发展思路到发展路径,广元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在发展中奋力赶超。

    市发改委主任杨浩说,“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六年里,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积极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冲击,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统筹城乡改革试点试出活力

    2007年7月,广元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统筹城乡改革省级试点市。从此,在广元这样欠发达的贫困山区,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探路、突破一直没停息……

    三年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异军突起;农村土地以托管、转包、租包、转让、互换、入股等方式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升值了;集体林确权、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简简单单的林木,青山变金山……

    三年里,全市在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中,以破解“三农”问题为着眼点,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为着力点,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为突破口,以加快工业化为主导,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努力探索工农互促、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荣的统筹城乡跨越发展新路子。

    没有产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就没有支撑。在统筹城乡改革试点的三年里,全市始终以资源转化战略为突破口,强化工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五大工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四个百亿工程”顺利实现。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优势特色农产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全面提升三产业。旅游景区投入加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日趋丰富。目前,全市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位于全省第二。

    广元城乡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城乡统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广元次级枢纽建设如火如荼。广巴、广陕、广南和广甘等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和西成客专加快建设;嘉陵江渠化工程和广元港建设,将使广元成为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西部重要的内陆开放平台;广元机场于2009年5月顺利复航,进出港旅客攀升;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广元陆海空立体交通格局将大放异彩,将成为拥有铁路和高速公路双五线、具有最靠近西北腹地内河航运、连接周边四大省会城市的地级城市。

    通过不断的改革试点,农村与城市联系日益紧密。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积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全市城市卫生、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三大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全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依托交通干线,以重点乡镇为节点,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统筹城乡改革试点相结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灾后重建,在重建规划上充分考虑城乡统筹,优化空间布局。在项目规划与资金安排上兼顾城乡,加大向农村的投入力度。在农村生产设施、基础设施、公益设施、贫困村建设和生态恢复等方面提高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比例。在项目实施上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农房重建和受损水库、学校、医院等恢复重建。

    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改革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先行试点县苍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达12.58万人,征缴保费3.69亿元,提前超额完成了10万人的参保目标任务;探索出“土地换社保”的新路子,苍溪县有425名农民通过“土地换社保”的途径实现了参保缴费。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打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二元制度模式,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的“两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政策;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充分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和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现有资源,统一和优化了经办流程,逐步完善了运行机制。截至目前,苍溪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73.9万人,为应参保人数的100%,实现应保尽保。

[NextPage]

 

抓项目强支撑   发展环境大改观

    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抓好项目攻坚。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有了投资的驱动,经济发展后劲就会增强。2005年以来,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引进力度。加大要素保障和跟踪督导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下,全市通过抓项目应对大挑战,抓投资应对大困难。2009年,全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首次超过100亿元,实现了建市以来历史性的突破。通过狠抓项目带动,部分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快推快进,强势领跑,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内需的拉动与支撑作用明显。

    2005至2010年,全市共安排366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550.17亿元,占6年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1%。重点项目建设支撑了投资增长,改善了发展环境。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枝独秀。广巴高速元坝至巴中段、陵江——宝轮快速通道、广元——天曌山——三堆公路、国省道灾后恢复重建、广元火车站灾后重建项目等一批项目的建成,营造了更好的交通环境。兰渝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广南高速、广陕高速、广南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广元港、广巴铁路扩能改造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与谋划,为打造西部交通综合枢纽广元次级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广元领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球磨铸管生产线、旺苍攀成钢2×60万吨/年焦化生产线、高力3200吨/日产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四川匡山水泥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等一批项目的投产,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了活水。广元821厂电解铝生产线异地新建项目、广元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娃哈哈食品饮料基地项目、广元海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项目的加快推进,又将为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充足动力。

    能源项目建设异军突起。中石油中石化广元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兰成原油管道项目、中卫至贵阳输气干线工程、中石化元204井试气项目、大型合成焊割气体项目、苍溪航电枢纽工程、昭化水电站工程、广元旺苍4x300mw低热值煤坑口电厂项目等一批项目的快推快进,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特别是“气化广元”清洁能源项目、油砂综合利用项目、朝天区风能发电项目、朝天区嘉陵江梯级电站开发项目等一批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广元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已步入更新更好更具持续性发展的新阶段。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更上一层楼。嘉陵江大桥及西滨道(二期)建设、宝轮镇城镇道路河堤建设等一批项目的竣工,健全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万源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拆迁还建房和安居房建设工程、广旺矿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下西棚户区改造项目、广元城区堤防、川浙园基础设施、盘龙工业园基础设施、西湾水厂二期等一批项目的陆续实施,将更好地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异彩纷呈。广元澳源体育中心、市公共文化中心、市公共卫生中心、市广播电视中心、千佛崖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中心医院门诊内科综合楼、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等一批项目的恢复重建,将更好地服务于民,势必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

    农业项目建设全面开花。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国家统借统还优惠紧急贷款病险水库整治(农村沼气)灾后重建、广元市退耕还林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等一批项目的全面推进,将进一步夯实农业经济基础。

    商贸流通项目建设锦上添花。广元市商展中心综合项目(一期)、凤台国际酒店重建等一批项目的建成,为城市建设增添了新色彩与新地标。通大道商业城、市老城商业中心改造重建、广元国际商贸会展中心综合项目(二期)等一批项目的上马,将为全市商贸领域的突破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打造新的亮点。

加强项目监管   为项目建设“站岗”

    自2008年开展灾后重建以来,全市完成招投标项目4000余个,如何强化项目招投标的监管?

    市发改委强化项目审批和核准管理,坚持对项目招标事项的核准与项目审批权限相对应。严格执行程序管理,招标事项行政许可,全部通过市政务中心发改委窗口受理;招标过程的9个环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从严把关,严格审查,不能简化的不简化,法定时间必须保证;实行邀请招标的项目,也要求必须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评标和抽取专家,做到了规范程序,执法严明。严格进行备案审查,从严实行从业人员和现场监管。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市发改委针对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按照“程序不减、时间缩短”的原则,对一般性项目在审批其可行性报告或立项时即与相关项目科室协商要求项目业主提出招标方案,实行并联审批和核准;针对社会事业项目多、实施分散的问题,为加强项目推进,根据市政府对灾后重建项目的有关规定,允许此类项目采用打捆方式进行招标。

    认真处理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监督职责,严格加强招标全过程规范、监督,做到事前防范、事中规范、事后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认真受理投诉、举报,及时组织调查核实,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了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对市发改委管理招投标、比选的项目和受理的投诉,以及从2010年5月1日实现的新的代理机构比选备案,全部实行分类登记,建立台账,按时立档归卷。使项目招投标档案管理进一步得到了规范。

    市重大项目稽察办创新工作思路,壮大项目稽察员队伍,向社会公开聘请了21名政治素质高、业务精的项目稽察专员,采取专项稽察、联合稽察和督促检查等办法,对5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农业、社会事业、交通、产业等灾后重建项目的报批程序、招投标、资金使用管理、概算控制及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发出督促项目业主和主管部门进行整改的通知30余份,作出行政处罚3起,有效规范了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加强了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监管工作,确保了政府投资发挥效益,保障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固定资产投资
成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亿元,2009年439亿元,2010年达到480亿元,2008年至2010年全市投资实现突破性显著增长,三年投资完成1089亿元。在灾后重建与扩大内需项目的推动下,全市投资“节节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第五次党代会以来,2005年到2010年,全市投资呈高开高走态势,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370亿元。

    项目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2004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2:22:66,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加大,2006年、2007年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2:28:60和12:30:58,第二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明显上升。“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元市积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三次产业投资实现大幅增长,2010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调整为7:22:71。

    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2004年全市非国有单位投资32.12亿元,2005年全市非国有单位投资达到41.1亿元,较2004年增加8.98亿元,增长28%。2006年至2010年全市非国有单位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全市非国有投资210.24亿元,较2005年增加169.1亿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38.6%。民间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从传统的工业、商贸流通、房地产等行业,逐步拓展至水电、医疗卫生、教育、金融服务等行,且呈现加快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