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们村的土豆、萝卜等无公害蔬菜销售可火爆了,每天运出10多车,多亏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把我们的村道建好了,运输方便了。”9日,朝天区麻柳乡乔田村蔬菜销售大户刘老板这样告诉来村检查工程的区以工代赈办工作人员。
“工程实施不仅给项目村带来可喜变化,给老百姓带来巨大实惠,而且在全省创造多个‘广元经验’。”市以工代赈办负责人回顾项目实施情况时这样说。
和谐新村“三赢” 引领新农村建设
泡石村示范项目给项目村带来了“三赢”。
一赢——农民增产增收:利州区泡石村三组杨文清说起粮食增产缘由是“加固了山坪塘,水量增3倍,保证了100余亩水稻栽插,每年水稻增产3000公斤 ,其它粮食增产10000多公斤;
二赢——引来“凤凰”栖:条件改善了,企业进村了,引进了天湟山核桃食品公司等企业和康芹苗圃等9个花卉苗木业主,新发展花卉苗木300亩品种90多个,年收入800万元,80多个劳动力得到转移;
三赢——得民心:70多岁老人樊文开逢人便讲:路修好了,下雨出门不沾泥,桥建起了,涨水天也可到河对面,堤筑牢了,沟水不再进房,井打好了,吃水再也不挑……昔日“有女不嫁泡石沟”变成了历史。
“中心村速度” 推进灾后重建进程
“建设速度快、工程质量好、受灾群众很满意,是中心村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全省以工代赈灾后恢复重建帮扶村现场会这样评价中心村项目建设。
剑阁县汉阳镇中心村是省以工代赈办在“5·12”地震后首批启动的3个恢复重建帮扶村。通过项目扶持,公路通组率100%,50%以上农户水泥路入户,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农田灌溉用水全覆盖,100%的农户住进永久性住房,户平特色产业达到2.9亩……中心村建设呈现三个特点:快速——仅用半年多时间,提前完成三年重建目标,全面——完成了行政、经济和社会重建三大任务,深刻——解决了受灾群众生存和发展两大问题,提高了可持续发展水平。
“曾家山模式” 备受广泛关注
“国家项目建基础,主导产业富百姓”是示范村项目带来实惠的真实写照。
通过3个示范项目在曾家片实施,无公害蔬菜达13万亩,年产量突破43万吨,产值2.6亿元,菜农人均收入4300元,曾家山成为全省通过认证面积最大、认证产品最多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曾家山”牌无公害农产品已注册国家商标,曾家山蔬菜基地获四川首批绿色食品基地认证,成为四川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曾家山”牌辣椒、甘蓝、土豆、萝卜等5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朝天区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协会、中国农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批准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
“广元创造” 成功经验亮点凸显
广元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中创造出成功经验。
2个“办法”全省推行——摸索、总结的建设规划评审和工程竣工验收“两个办法”上升为《四川省建设规划评审办法(试行)和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试行)》,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全省执行。
“134”项目实施经验广泛推广——“一个注重”,即注重竞争立项选村,调动县区、乡镇、村社和群众“四个积极性”;三个必须,即必须紧紧抓住群众参与这个“关键”, 必须紧紧抓住领导重视这个“总开关”,必须紧紧抓住资金落实这个“核心”; “四个强化”, 即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指导,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强化工程建设督导,强化综合协调服务工作,把示范村项目建成“民心工程”,实现工程建设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