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方面,要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尽快发展成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未来5年,成都将加快重点经济区发展。支持成都经济区率先发展,启动实施成德绵乐同城化战略,加快成都市“两枢纽、三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培育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增长极。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建设,推动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建设川南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此外,将建立健全省际开放合作协调机制,推动与周边省区市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能源、矿产等优势资源的共同开发。——摘自《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去年12月11日,成都、德阳、绵阳三市首届规划合作联席会在成都召开。成德绵三地共同编制的《成德绵区域合作发展战略规划》,旨在促进成德绵发展区域一体化,培育和做强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建立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时隔近一年,成德绵同城化战略也一并纳入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同城化”脚步渐近,成德绵三市将由过去的竞争,更多地转化为合作与协调发展。这样的改变又将给老百姓带来哪些最直接的变化呢?在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樵看来,成德绵将形成“半小时通行圈”,人们可能在德阳、绵阳工作,而在成都居住生活,充分感受交通设施、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人才技术的共享带来的便利。
成都“北扩”成德绵“同城化”有基础
成德绵是成都都市圈的北部区域,拥有四川建设条件最优、规模最大的平原区域,雄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工业最为理想的人口产业集聚区,成渝甚至西部的进一步发展仍然有赖于成德绵地区的辐射带动。
“从区位优势上来说,绵阳距离成都100公里,绵阳至成都第二条高速公路和成绵乐城际铁路建成开通后,两市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张樵分析说,成都作为服务高端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分配性和消费性服务功能呈现向德阳、绵阳扩散的趋势。成都“北扩”,为成都德阳“同城化”提供了新的合作基础。张樵认为,随着四川加快交通枢纽的建设步伐,交通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产业、城市功能等重要元素的一体化。而成德绵区域合作,正是顺应了这一规律。
成德绵牵手打造全国区域合作典范
根据规划,成德绵区域将以共同构筑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打造国家级战略产业基地、构建内陆领先的多中心都市连绵区、合作形成西部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发展目标,重点加强旅游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尖端制造业、特色加工业、现代物流产业合作,着力打造成德新区、绵德新区和大龙门山生态旅游区;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运行高效便捷、辐射带动力强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布局水、电、石油、天然气等重大区域性管线廊道及设施,实现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增强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区域性环保联防联治机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发展,是当今世界大都市地区发展的主流趋势。近年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成效已经开辟了区域合作的新天地,揭示了区域合作发展的美好未来。“比如,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逐步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在社会管理方面,建立交通管理沟通协调制度和信息互报制度等,同城化战略对于扩大开放合作,意义十分重大。”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域发展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而区域规划必须先行,呈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特点,希望以成德绵区域合作为起点,建立起长期、持久的全方位规划合作机制,推动其成为我国区域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