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成都走在了前列。作为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成都市近日决定将市、区(县)和乡镇(街道)三级政府的权力依法“清理打包”并通过网络公布于众。据了解此次最先公开的行政权力涉及49个市级机关部门和单位共计7437项权力。其中包括行政许可126项、行政处罚6304项、行政征收45项、行政强制314项、其他行政权力648项。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力行依法行政的自觉行动中“权力清单”堪称一道亮丽风景线。从2005年邯郸市公布国内首份市长“权力清单”到贵州省政府公布18个部门1269项执法“权力清单”从湖南省政府公布省直55个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清单”到前不久江苏网上公布《江苏省省级行政权力总目录》每一次“晒”权力清单都能引来关注的目光受到各种肯定和期许。

  相比而言此次成都“晾晒”的权力清单项目之多、魄力之大更令人期待。不仅如此成都还投入使用按照权力运行程序所架构的网上运行系统建立动态的权力清理机制。也就是说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成都不仅将静态的权力告知老百姓还将每种权力的运行过程“示众”以获取民众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信任。

  权力越透明权利越有保障。将各项权力清理打包并为这些权力设定流程让其在阳光下运行这无疑是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公民对政府权力及其运作“洞若观火”乃是一种常态。问题是依据常识而行的应然举措缘何屡成舆论的“香饽饽”呢?

  基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大概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正是现实中有些权力尚未向群众“开放”才使得某个地方公布“权力清单”成了备受瞩目的“新闻”。应当说这些年许多地方政府意识到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并以开放姿态和措施取信于民以提高权力行使的正当性。与此同时舆论不厌其烦的关注背后其实也是公民权利诉求的集中表达。在肯定、赞誉和呼吁声中公民借由每一次“权力清单”的公布让权力自觉养成接受群众监督的习惯。

  权力的齿轮只有及时、公开地呼应权利的链条依法满足公民的种种权利诉求权力才有更坚实的根基政治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充足动力。(傅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