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轮镇松林村惊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臼之父”韩同林说这些冰臼群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记者 刘乾辉 实习记者 赵敬梅 文·图
11月7日上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研究员、有着“冰臼之父”之称的韩同林教授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手拿一块具有“李四光环”的石头,高兴地说:“这是典型的冰川遗迹留下的证据!”
文物普查发现冰臼群
日前,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进行文物普查,镇志主编刘志钧老人来到菖溪河东沟段,发现在当地人称作缸塘的河谷内,河床坚硬的砾石上布满了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洞,而这些洞不大可能是人工开凿的。于是老人拍下照片,寄给有关地质人员,经过初步认定为冰川遗迹。
11月7日,韩同林教授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尚平率队到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实地考察。从宝轮镇出发,溯菖溪河而上,河水清澈,两岸高山陡峭,菖溪河东沟河中石头表面无棱无角,如同被打磨过一般。最为奇特的是,将近两公里长的河沟内的石头上,几乎都布满了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或深或浅的洞,与农村中常见的石臼颇为相像,当地村民称之为天砚。
据介绍,这些冰斗里的水,一年四季从不干涸,即使冬天天寒地冻,周边到处结冰,这些水也从不结冰。
“你们来看下这个,看摸得到底不?”韩同林将陪同人员带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指着中间一口天砚向大家说。随同的张师傅趴下身体,将一根约2米的木棍伸下去,两秒钟后木棍浮上来了。见此情况,旁边的人又找来长约4米的竹棍交给张师傅再探水深,结果竹棍还是浮上来了。到底这个冰臼里的水有多深?在场的人都禁不住笑了。
据韩同林介绍,冰臼的普遍特点是口小、肚子大、底平。冰川遗迹中,一般由花岗岩、火山岩形成的冰臼较多,而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的冰臼则是由变质砾岩形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河中石头惊现“李四光环”
“你们快来看,这是‘李四光环’!”随着陈尚平的一声呼唤,大家都围了上来。手拿地质锤的陈尚平指着一块有指甲纹的石头说:“所谓‘李四光环’就是指由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硅质‘冰川冰碛砾石’,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其说服力甚至要超过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河这样的标志物。因而,在学术界对‘李四光环’还很少有不同意见,从而也进一步证明了宝轮镇的确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专家判断,这里冰川遗迹是大约形成于200万年~300万年前的。
韩同林说:“冰川形成的气候条件是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下。换言之,我们脚下站立的这片土地,200万年至300万年前,非常严寒。”
据韩同林介绍,在菖溪河发现的黄蜡石、水冲硅化木就是由二氧化硅形成的硅质岩,如果仔细观察,都可以发现这种被当地人叫“圈纹”、“指甲纹”的“李四光环”。韩同林的发现不仅更有力地证明了宝轮镇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还为人们解开了一个指纹石头的谜团。
冰川遗迹将被保护起来
韩同林教授说,宝轮镇冰臼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作为自然遗产则是非常珍贵的。韩同林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冰臼区域制定保护规划,“要尽快围封发现冰川遗迹的区域,严禁在该区域内放牧、开采山石、耕种、埋坟等;要尽快恢复周边的生态环境,下大力气在该区域内植树造林,美化自然景观”。
利州区委常委、宝轮镇党委书记刘文武表示,镇上非常重视冰川遗迹,将加大对冰川遗迹的保护力度,并会出台相应的文件,请有关部门协调,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同步进行,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自然资源开发旅游业,全力打造“地质公园”品牌,以此提升当地的知名度。由于当地一些人对自然遗迹了解和认识的欠缺,有小部分山貌被破坏,有的施工单位还在冰川遗迹区域内取土,影响了其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