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阳光下,有一位身着朴素、背着黑色挎包、骑着摩托车,穿行在村组、农家之间,不管在山路上,还是农户家,只要碰到谁找他办事,便停下来,马上办理,从不推托。他便是被村民称为“挎包书记”的利州区工农镇亮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赵合兴。
    “13年来,全靠挎包书记的‘四用心’,让昔日的穷山恶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上有了树,出村有了路,地里有了产业,家家建起新房,脱贫致了富,玩起了手机,骑上了摩托,盖起了新房,娶上了媳妇,过着红红火火的日子!”昨日,说起亮垭村的“蝶变”,四组村民张从才激动不已。

    用心排难:
    剜除穷根,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亮垭不亮,山大无柴,沟深无水,地多无粮,石多无用,点煤油灯,吃臭塘水,儿多无媳。这是昔日的亮垭村。
    “宁愿苦干,也不苦熬,敢于与穷山恶水抗争!”1996年6月,年仅30岁的赵合兴被200多户村民补选为村主任。
    受命危难的赵合兴,面临“五大拦路虎”:村小学,缺钱成了半拉子工程;改电难,两年只立了几根电线杆,多数村民只好照煤油灯;出村难,仅一条3米宽的土路,4公里路打摩的贵到40元;吃水难,十里外去背和挑,早上的洗脸水,剩到晚上洗脚、喂猪;产业发展难,失败多,增收门道窄。
    面对父老乡亲信任、期盼的眼神,他的心如铅般沉重。如何尽快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经过一周的调研,赵合兴跑遍了整个村里,集思广益,把准了工作的脉:改电、修路、兴水、建学校、搞产业。
    1996年8月,亮垭村低压电线改造重新启动。“他把家安在工地上,白天,他和我们一起爬坡上坎,勘察线路、拉电线、抬电杆。晚上,睡在荒野里,看护材料,饿了啃凉馍,渴了喝山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四组村民朱开明记忆犹新:“赵书记的鞋子蹭烂了,手指磨破了,喉咙嘶哑了,他却一直坚持着。拉电的钱不够,取出自家的7000元存款垫上……”
    经过180多个日夜苦干,新架起了27公里输电线路,给全村人带来梦寐以求的光明,不再照煤油灯,看上彩电,粉粹机、磨面机、打米机、打麦机不再靠柴油机带动。同时,克服资金难题修起了村小。
    “我们村严重缺水,人称‘干死蛤蟆,饿死老鼠’。全村8个组严重缺水,80%的人饮水困难,每到秋冬干旱季节,大家吃完臭塘水,就到10里外去挑和背。由于山路艰难,有时在路上把坛子打了,水倒了,人哭了。”村民王应杰讲起艰难的改水故事:为了吃水,赵书记十年来没有闲过,从到区上、市上争取资金、测量放线、动员群众出工、打井修池、解决土地纠纷到将水引进村民家中,人跑瘦了好几圈,有一次因拖欠水泥款时间太久被人赶走了耕牛。
    近年来,全村投资210万元,投工1.2万个,建微水池37口,建水窖93口,铺设管道1.3万米……全村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以前亮垭人穷,穷得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化肥运不进来,农产品卖不出去。”一组村民朱开义打开了话匣:“从2005年开始,赵书记带领大家搞公路建设大会战,他是指挥员,吃苦在前,一把10多斤重的炮锤,每天要挥舞上千次,手臂手腕肿得如同棒槌,就用两条毛巾扎住浮肿处,然后咬紧牙关继续大干,让人很心痛。”4年来,全村投劳2.4万个,投资180余万元,修通村组公路27公里,硬化村组干道10公里。有了路,80 %村民买了摩托车、小车。
    如今,一条条平坦通畅的泥结石路在亮垭村沃野间纵横交错,一辆辆满载着农副产品的汽车欢叫着奔出村庄。“现在安逸的很,在家门口就能坐公交车进城,只需花5元钱!”刚从广元城里回来的村民梁家秀补充道。
    【群众评价】村民王永孝:“黑红的脸膛,粗糙的大手,朴素的衣着,朴实的语言”,这就是我们的挎包书记赵合兴。他为了不让大家受穷,放着富裕的小家日子,宁愿与大家一起苦干实干,降伏了“五大拦路虎”,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心谋业:
    群众受穷,吃不好饭,睡不香觉

    “有女不嫁亮垭村,亮垭男儿打光棍”。亮垭村土地贫瘠,漫山遍野尽是没有用的石头,15年前人均收入不过200元,230余户有光棍30多个。
    如何让群众脱贫致富,1999年初,赵合兴根据亮垭村地少坡多的实际,萌发了种植果树的念头,引进了桃子、苹果、杜仲、烤烟等,但效果不佳。
     “你们不是都看到了吗,我们包产到户前种的核桃树,产量有多高,一棵树的收入相当于种几亩地。”老支书王永玖提醒了赵合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2008年11月,赵合兴动员大家栽种核桃树,村民没人反对,也没人赞成,主要原因是1999年在实施扶贫项目中栽种的核桃树只长苗不挂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赵合兴急了,带头在自家4亩包产地里种良种核桃,并带头学习种植技术。接着,到三组蹲点动员,一蹲就是一个星期。光是村民张桃荣家,他就先后登门7次。被感动的张桃荣拍着胸脯说:“赵书记,啥也甭说了,冲着你这股劲儿,你说种啥就种啥,我信得过你!”
    目前,全村栽植良种核桃20000株,人均种植核桃0.8亩,短期套种黄豆、花生、红薯、土豆、荞子,人均增收1000元,到2012年靠核桃人均收入可达3000元。
    【群众评价】张桃荣:找不到好的产业,赵合兴吃不好,睡不香。如今,全村核桃、养猪、务工、运输等产业如火如荼。去年尽管受到特大地震灾害的影响,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今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4000元。

    用心为民:
    每时每刻,装着群众,不漏一人

    在亮垭村,人们总是看到赵合兴挎着一个黑色的背包,匆忙的脚步和忙碌的身影,整天穿梭于村里,心里总是装着村上的事、群众的事,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男人敬烟,女人倒茶,小孩围在身边叫个不停,倍受大家的尊敬和拥护。
    “2004年7月,我儿子赵应满在山西一煤矿矿难中致残,煤矿老板跑了,儿子治病无人管,我急得都不知道咋办,幸好有了赵书记的帮助,又是帮我请律师,又是借钱给我。”站在入住的三间新房前,70多岁的赵永年泪流满面地说:“为了给我节约钱,赵书记和法律工作者吴丽在山西顿顿吃馒头,晚上打地铺,每天花费不到10元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得赔款17万元。还有这次重建房子,我家经济困难、缺劳动力,他发动党员们出力出钱很快给我家建起了新房。”
    “我儿子是个智障者,家里没劳动力,每年都是赵书记带着党员帮我家抢种抢收!”75岁的四组村民张从福一提起赵合兴就赞不绝口:“他是个大好人,没有一点私心,事事总是为我们着想,这次农房重建,大家考虑他家在山上,全是乱石丛生的山路,来回一趟要2个小时,主动让出地基、田地,叫他搬下山来修,他就是不愿意,他说‘我是一个党员,是村支书,把群众留在山上,我的心里过意不去!’”
    “这样的小事还很多很多。13年来,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舍路边,赵书记在哪里,哪里就围着一圈群众,生产经营、经济困难、邻里纠纷、夫妻吵架、大事小事都找他!”村会计张森林给记者盘点着赵书记做的好事:“面对找他的群众,赵书记从没说过一个‘不’字。他的挎包里总是带着笔、本子、公章、表册,不管是灾后恢复重建,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每天把需要给群众办的事记下来,办一件划掉一件,每年一大本,整整13本。”
    【群众评价】村民赵永年:在村民,大家心里有个共同的答案——赵合兴没有一点私心,心里每时每刻装着群众,真正做到了关心群众,不漏一人,他的恩情大家一辈子忘不了。

    用心换心:
    民心更贵,选择村官,永不后悔

    如果不当村干部,赵合兴会是亮垭村的富人之一。1996年,赵合兴是当地的冒尖户,当时在煤矿搞管理,每月收入1000多元,家里有了5位数的存款,而村主任的补贴每月100元,还不能按时兑现。
    他偏要放着自己的高收入不干,偏要干遭人嫌的村主任,他的举动遭到了妻子的责备、女儿的埋怨、亲戚朋友的阻拦,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动摇。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富了,才算富。这是我最大的心愿!”13年来,赵合兴的话语一诺千金。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班子强不强,主要看“领头羊”。2000年,赵合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升迁”并没给他带来丝毫的喜悦与荣耀。虽然村里有了许多变化,但是现状还是令他揪心:支部没房子,群众没票子,致富无路子……看着党员们一双双信任的眼睛,赵合兴用实际行动当好了领头人,回报着乡亲,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让我再选择,我还当村官!”赵合兴道出了他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为民的原因:
    “2007年,我父亲和妻子生病,失去了劳动力,两个子女又要上学,正是缺钱的时候,在绵阳经商的弟弟让我过去搞管理,月薪3000元。我写好了辞职报告,可村民们拽着我的衣袖不放,齐刷刷的哭出声来,硬是把我留了下来。”
    “地震那天,大家怕我在查灾中出事,就像传递接力棒一样,把我从这个组护送到那个组。”
    “13年来,我成天忙于村务,家里缺少劳动力,每季的抢种抢收、田管,大家一拨又一拨主动给我家帮忙,就连我家房子重建全靠大家出的力……”
    “目前,区政府已计划投资800万元,彻底解决我们村及全镇的人畜安全饮水;全村197户重建户,已经完成190户,7户在建,5个五保户率先搬入新居;援建漂亮的村小已经起了……”赵合兴满怀信心地展示着村上的美景:“山上山下公路四通八达,灾后重建农房美丽如画,产业发展犹如芝麻开花,乡风文明到处和谐融洽,农家小院连通光纤电话,清洁村庄蕴藏小康人家。”
    【群众评价】老支书王永玖:村里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班子强不强,主要看“领头羊”。村里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全靠有了赵合兴这头“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