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外的举动,让温家宝总理又一次引起了热议——当关注教育改革的人们还在为刚刚公开发表的总理坦承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讲话而欢欣鼓舞、议论纷纷的时候,他却因为一个普通读者的挑错,亲笔写信要求媒体更正并公开致歉。
|
人无完人。身为一国总理,仔仔细细地评点五堂中学课程,涉及五类学科专业的细枝末节,要做到恰如其分实属不易。曝出的差错,不过是整篇讲话中一个小小的专业知识,一般人无从发现或并不在意,公开致歉与否也无关宏旨。但也许,在地质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温总理看来,这个差错要重大得多,所以才在处理诸多重大国事的间隙,专程郑重其事地发函、打电话,给读者回应,纠正错误;也许,在生长于教育世家和科研领域的温总理看来,严谨为文,有了差错作更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自然而然,何况还关乎青少年的教育话题,并不是小事。
对总理此举,我们看到了舆论几乎一致的赞叹声:为总理的严谨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精神、有错必改的勇气和敢于放下架子的谦虚作风。
一方面,我们对百姓与总理就专业知识问题的较真、互动而感慨;另一方面,我们对一些学术官员,所谓的知识权威面对批评的傲慢、怠慢感到担忧。公众对总理的称赞背后,有的,是对社会上浮夸不实、腐败成习学术风气的痛恨,对于一些官员缺少对分管行业的研究和了解却喜欢处处扮演高人一筹的拍板者角色、官场中难以听到逆耳忠言、上级领导出错无人提醒、连决策失误都被轻飘飘说成“交一回学费”等现状的隐约不满。因为做大事的总理这样一个周全细谨的举动,一时间,勾连起来的社会情绪,太多太多。
也许,我们还要给那位普通读者颁一个奖,表扬他的认真和“勇敢”,敢于从总理讲话中挑错,并且,没有私下里讽刺挖苦地传播,而是认认真真地打了电话表达自己的意见。60周年庆之后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的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这样认真、积极的作为;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的政府,需要的是所有公民各尽所能,给出具体的建议,担当建设者、监督者的责任。
这一次的意外细节,或许是让更多的官员们懂得了,公开认错,未必就会让你的官声受损,玷污了权威形象。恰恰相反,它更让广大百姓增添了对领导人品性人格的信任和亲近感。在一个日趋制度化、法治化的社会和形象传播日益即时、直观的时代里,人们更期待自己的领导者,是一个拥有信念、人格和个性魅力的人。
什么时候,国人不再因为总理作文后的“更正”而有太响亮的叫好声,所有的官员能如总理这般郑重其事与民沟通,那才是让人激动的一天。(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