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今年8月至9月,来自沈阳、兰州、济南和广州4个军区的4个建制师参加了代号为“跨越—2009”跨区基地实兵系列军事演习,参演总兵力近5万人。部队机动采取空中民航运送、铁路输送、公路摩托化开进等方式展开,出动各种车辆和大型武器装备6万多台(辆、部),机动总里程超过5万公里,其中部队最长单程机动行程达2400多公里。此外,空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也出动部分兵力和多种机型参加了演习。同时组织4个军区所属4个建制师进行跨区基地训练演习,在我军历史上尚属首次。
本次演习具有“军地配合、立体输送、陆空协同、全域作战”的特色,本着新的指挥决策方式、陆空协同作战、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机降突击作战、模拟对抗、多专业综合等“六个突出”的指导方针,全面检验参演部队在陌生地域的实战能力。由于其持续时间长、技术含量高、实战色彩强,广受关注。
济南军区:
|
信息化为猛虎添翼
谭雄鹰 龙 君 付晓辉
济南军区某摩步师,有着“猛虎师”的美誉。在“跨越—2009”跨区实兵演练中,昨日的“猛虎师”,在今日的战场上依然威风凛凛。
作战决策
从人工判定到电脑评估优化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弥漫硝烟,但演习指挥中枢——师野战指挥中心异常紧张。
无人侦察机、战场电视、手机密语通话、手持北斗机……六七个渠道的战场信息蜂拥而来,参谋们头戴耳机、眼观荧屏,从一片嘈杂电磁背景中筛取战场信息。这些战场信息被迅速调入辅助决策系统进行评估,不到2分钟,就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情报信息。
过去获取战场信息,只能靠单一的侦察兵侦察,侦察范围也不过十几公里,对“敌”情只能大概了解和判断。就是获取的情报信息,参谋人员还要查阅大量资料,根据“敌”情、我情、气象、地理等情况进行仔细甄别,指挥员作出决策需要好几个小时。
据该师师长胡武帅介绍,情报信息获取的高效,信息技术是“倍增器”,特别是运用决策辅助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不仅能精确到每项行动下来需要运用什么样的火力,需要多少兵力、弹药辎重,甚至连敌我双方死伤多少人,都非常具体,使指挥员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迅捷高效。
在全军部队信息化建设大潮初起时,传统低效率的作战决策成为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该师起早赶路,组织人员到国防科技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向专家教授咨询有关应用技术需求,与研究院所就多触点式电子沙盘、辅助决策系统等10多项新技术达成合作,相继完成了作战信息数据库、作战决策辅助系统等,构建起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战场信息采集处理平台。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战场信息一波接一波。参谋人员凭借战场信息采集处理平台,为指挥员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各种作战指令源源不断传出,指挥官兵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仗。
指挥控制
从单一链条到扁平化、网络化
激烈的战斗仍在继续。当作战指挥中心视频系统切换到距指挥中心300多公里的某摩步团作战地域,该团一营李营长指挥的战斗分队在某高地受阻时,副师长高翔立即通过远程网络下达某摩步团、师直预备队左右两梯队火速驰援的命令。
随即,参谋们迅速绘制行军路线及下达相关作战文书。一小时后援军赶到,“敌”我双方鏖战态势清晰可见。
如此高效快捷的指挥,是指挥手段的一次跨越。
据介绍,推进训练转变,指挥员的信息化素质是前提;指挥信息化作战,“中军帐”的信息化改造首当其冲。但一个现象引起了师领导的重视:师指挥系统硬件不配套、软件不兼容,用一体化标尺量一量,武器平台联不上侦察系统,通信网络接不进指挥体系,信息不兼容的问题更多。
迎面而来的困难,惊醒了参演官兵。领取一张通往一体化训练场的信息化“通行证”,构建一体化野战指挥平台,成为当务之急。他们按照任务牵引、信息主导、技术融合、系统集成、创新发展的思路,立足现有指挥手段,以全新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改进师野战指挥平台。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从“三代同堂”的通信装备完成融合嫁接,到野战指挥方舱的设计改造;从代码指挥自动加密软件的研发成功,到指挥员之间实现远程垂直指挥……该师集成我军最前沿的一体化和信息化成果,打造出“看得见的方舱”和“看不见的网络”组合在一起的信息化野战指挥平台。
如今,依托这一平台,“中军帐”与作战分队之间架起了四通八达的远程传输信息渠道;部队千里机动,野战指挥方舱纵横驰骋,野战“中军帐”依托网络,将地面、空中、海上“敌”情尽收眼底,电磁频谱、气象水文态势图有如“现场直播”。
野战指挥由单一的“语音通信”模式向多种方法并举跨越,卫星、网络、无线、短波通信等10多种手段使野战指挥如虎添翼。
战场保障
从粗放概略到精准实时
总攻发起后,以往漫山遍野攻山头和万炮齐发、炮火覆盖的热闹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幕幕利用新装备、新弹种进行精确打击的“好戏”。
这天,战斗异常激烈。某摩步团主攻分队遭某高地“敌”十多个暗堡的猛烈火力拦阻。紧急之时,指挥员迅速召唤远程炮兵实施火力支援。此时,某炮兵团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精确判定目标位置,实施精确打击,数声炮响过后,“敌”暗堡顿时灰飞烟灭。
|
胡武帅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古训。现代战争,各种保障更加繁杂,更需要科学精确、高效实施。尤其是远程机动作战,精确化保障就显得更为重要。
该师针对实施精确保障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要,紧紧抓住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促进保障精确化,走出了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一体化精确保障路子。
近年来,该师积极打造精确化保障平台,先后开发了精确化保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便携式器材管理系统等20多项成果,成为实施精确化保障的“助推器”,实现了野战保障由粗放概略到精确化保障的跨越。
广州军区:
民兵参战防不胜防
李华敏 张科进 濮 照
广州军区某师千里机动奔赴演兵场,途经湖南洞口牛家庄。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本应是提供支前保障的民兵应急分队,此次却与他们演上了对手戏。民兵不仅转换了角色,其方法和手段也让“红军”始料未及。
9时07分,频谱中心报告,部队行进区域出现电磁异常,部队的通信指挥信道受到干扰。刚排除干扰,新情况又出现,指挥专网的频道内,一些模拟红军指挥员的声音以假乱真,假命令将行军序列打乱……
几个支前民兵哪来这么大的威力?原来,“蓝军”指挥所内,县人武部部长徐赞军正在调兵遣将,布置袭扰。徐赞军说,随着地方科技力量的发展进步,许多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加入到民兵预备役方队,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这次演习中,他们虽然只有区区十几个人,但都是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技工、工程师、程序员,有的还是计算机专家。
徐部长顺手指向左前方,在部队必经之路的两侧山头,他们埋伏了不少电磁信号干扰器,可以从不同方向产生大量的电磁信号,扰乱部队的通信指挥。而这些干扰器,都是民兵分队自己捣鼓出来的,在一定的距离内能达到有效扰乱部队电磁信号的作用。
让高科技民兵担纲“蓝军”角色,是我军新时期民兵武装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创造了摔打部队战斗力的新模式。参演部队此次从桂北出发,一路在民兵袭扰分队的有力阻击下,抗袭扰作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红军’已变频,迅速找出‘敌’梯队间的指挥网专。”徐赞军发出命令。上千个通信电台,十余种通信体制,在错综复杂的电波中找几个指挥网无异于大海捞针。可他们的表现却令人大吃一惊。“频率××.×,捕捉到敌梯队指挥网专信号。”红军更换频道仅两分多钟,侦察结果就报了上来,随后他们又发现了两个网专。新一波的电磁干扰再次施放,让“红军”不胜其烦,逼得他们再次更换频道……
战场上空,一阵嗡嗡嗡的声音由远及近,一架航模从“红军”头顶掠过。刚开始许多“红军”官兵都好奇得抬起头,演习地域怎么还有人在玩航模?红军指挥员一个激灵,马上下令集中火力射击,可是为时已晚。那边的高地上,航模爱好者王鹏取回航模后消失在莽莽山野。而指挥所内,“红军”的行军情况已尽在蓝军掌握之中。“红军”指挥员感叹,这些高科技民兵真是防不胜防。
“‘红军’密语通信明密变换较简单,保密度低,密语通信的代密要勤换多变;要严格控制无线电发信号,将无线电信号发出的数量和时间降低到最低程度……”部队离开湖南洞口继续远征,这支高科技民兵将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礼物送给“红军”官兵。在接下来的行军途中,“红军”官兵还将收到不少这样的礼物。
沈阳军区:
新型保障高效有力
石斌欣 刘 毅 梁忠春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
沈阳军区某摩步师兵分多路向演习作战地域急驰。突然,后勤应急保障大队接到报告,一辆汽车出现故障,请求修理人员实施维修保障。大队政委李景武带领两辆通用维修车迅即出发,赶到现场实施抢修,仅用十几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据导演部的同志介绍,这个后勤应急保障大队,是按照军区要求首次抽组配属给进行跨区演习某师的,是全军“跨越—2009·青铜峡”系列演习中唯一亮相的战役后勤力量,也是一次新型保障模式的探索。
某师政委刘洪军说,随着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增多,保障能力已成为检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指标,而作战部队保障力量薄弱、专业性差已成为战斗力提升的“瓶颈”问题。为改变依靠自身力量单一保障的传统模式,沈阳军区决定在此次跨区演习之际,抽组应急保障力量实施全程保障,以提高保障效能。
后勤应急保障大队长邢鹏大说,演习之前,他们就与某师共同制订了保障预案,建立了协同机制,并对保障程序、机制、方式等进行了规范,科学组织训练,探索与部队保障任务合拍的保障方法。演习展开后,他们紧跟各阶段的任务,不间断地搜集整理相关保障数据、信息,及时分析研究,成功摸索出后装一体化保障、伴随保障等良法妙策。
演习中,万人千车,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应急保障大队按编成分工,分别部署于作战前沿、指挥所和作战队伍当中,围绕上级发布的信息和保障命令,跟踪掌握部队需求,合理编成保障力量,持续支援、保障部队行动。茫茫戈壁草原,30多辆战车油料告急,少数人员出现疲劳反应、受伤。在此情况下,油料保障分队10分钟开设完毕一个野战加油站,一次性给20多辆战车加油;卫勤分队仅用15分钟就搭建了一个能容纳15张床位和1张手术台的野战救护所,拥有昼夜对30多名伤员进行救治、展开20例手术的能力,并能实施远程会诊,快速有效地对伤病员实施了紧急运送和诊断救治。
兰州军区:
“立体突破”贴近实战
侯国荣
8月18日。草原风声急,大漠狼烟起。凌晨,随着两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兰州军区某“钢铁红军师”一场代号为“砺剑——行动”实兵综合演练在某演兵场拉开战幕,将“跨越—2009”跨区实兵演练再次推向高潮。
综合攻击群突击,炮兵群准确拦截,工兵分队破障开路,防化分队洗消沾染……呼啸而出的炮弹直捣目标正中央。导演部传来捷报:第一次攻击已达到预期毁伤效果。
“让各路兵马都在演练中‘出镜’,让他们经受战火洗礼,是我们师一个续缓多年的传统练兵方法……”该师政委张绘武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接到上级通报:数10架“敌”武装直升机不断在“红军”某阵地上空盘旋,企图实施空中伞降、机降。
说时迟,那时快。“红军”警戒分队迅速发射烟幕弹遮障。与此同时,“红军”防空群数百门高炮已直指苍穹。
“开火!”瞬间,一发发炮弹怒吼着射向蓝天。
“红军”接连先发制“敌”,“蓝军”也不示弱。突然,一发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落到“红军”阵地,造成部分装备和人员“伤亡”。
“敌人”的这一记“重锤”,令“红军”各级指挥员一时乱了手脚,让演练官兵不明不白地吃了一顿 “哑巴亏”。
“实施‘立体突破和机降课目’的演练,是此次实兵综合演练的一个看点。”在硝烟弥漫的演练现场,师里领导介绍说:“为提高部队实兵实弹演练,我们设置与实战相似的敌情背景,构设与任务性质相符的作战环境,强调多课题、多样式、高强度和昼夜连贯实施,把练指挥、练战法、练保障等要素融合起来。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让官兵一进入‘操场’便进入战斗状态,以推动训练质量的不断提升。”
傍晚时分,随着3发绿色信号弹升空,演练落下帷幕。导演部传来捷报,“砺剑——行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