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当歌声和笑声对新中国六十年成就的赞美夹杂在一处之时,未来的路怎么走,其实值得每一位中国人细细思量。
六十年人民中国的成绩单,是建立在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努力的基础之上的。而未来中国的新征程,仍将以此为根基。
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话来说,只有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显然,未来中国的前途,仍被寄希望于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与协作。
也正基于此,在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中国高调重申处理民族问题之“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这既是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前瞻部署。
九月,中国先后四次在重大场合,就民族问题发表看法。中旬,执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党建主题之外特别告诫全党要做好民族问题;下旬,官方在一周之内接连发表《新疆的发展与进步》和《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两份民族问题白皮书;月底,就在全国迎接新中国国庆六十周年之际,中共九常委共同出席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胡锦涛就民族问题作重要讲话。如此密集地着墨民族问题,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罕见。
与此同时,有多种迹象表明官方有意在多个场合强化民族团结印象。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中,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国庆游行方阵中由五十六个民族的青年组成的游行方阵,国庆前后举行的盛大的民族歌舞演出,邀请民族人士登上天安门观礼……桩桩件件安排,目的不言自明,无不渗透着中国强化民族团结的迫切心情。
不可否认,有两条引线直接导致了中国高层对民族问题的格外重视——去年发生的拉萨“三•一四”事件和今年的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尽管两事件都有境外势力挑唆、策划的因素,但客观上共同形成了对中国民族团结的挑战,伤害了民族感情。对于中国高层来说,这种无形的裂痕比有形的伤痕处理起来更为棘手,而抚平它,既要用力,更要用心。
但如果将目光放长远一点,这两个事件充其量不过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格局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中的一段插曲。所幸的是,人们从中收获的对于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远大于这两件事带来的损失。
客观上,透过这两件事,当下中国的官方和民间都重新认识了在中国的国家格局中,民族团结是何等的重要;那些唯经济增长马首是瞻的人们,重新审视了民族地区同胞为固守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所作的默默的奉献;重新认识了在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民族团结局势是多么来之不易;重新理解了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在一甲子荣光之后,重温当年毛泽东的研判,并以此为戒,可以相信,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必将站在更加坚实的民族团结的基础,再次出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