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9月15日一早,欢快的歌声在利州区上河街社区嘉陵广场响起,过往群众纷纷围拢过来,一些阿姨甚至随着音乐起舞。

    这个倍受群众喜爱的民乐队名叫“金韵乐队”,“就是金色的韵律的意思。”领队吴子阳告诉记者,乐队将近40人,从50岁到70岁不等,都是由离退休职工组成。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乐队在演奏曲目中增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歌”,成为当地有名的老年“红歌民乐队”。

组建乐队传递快乐

     队长吴子阳今年60岁,曾经在市川剧团扮演生角。2003年4月病退后他就开始考虑组建乐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找来了同样热爱音乐的好友杨书荣和谭泽君夫妇。杨书荣擅长二胡和大胡,谭泽君熟稔弹拨,中阮小阮都不在话下。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个由离退休职工组成的民乐队。

   三人先后联络到了十来个人,均是原利州区棉纺厂的乐队成员。经过半年的磨合和练习,2004年3月,乐队在上河街社区嘉陵广场进行了首次公开表演。从《喜洋洋》到《欢乐的金沙江》,从《盼红军》到《映山红》,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欣赏。

     经过6年的积累,乐队知名度逐渐提高,甚至拥有了自己的铁杆粉丝。因为其中一些人对乐队感情很深,被吴子阳戏称为“钢丝”——“就是说比铁杆还铁杆的粉丝,那不就是钢杆粉丝么?”

相聚皆因热爱生活

    尹应强就是“钢丝”之一。今年40多岁的他曾经是棉纺厂的机械工人,在乐队担任副队长一职,因为修理乐器的高超手艺被乐队成员戏称为“乐队鲁班”。棉纺厂破产后,尹应强不得不去外地打工,期间他抽空制作了两个大胡,然后用快递寄回乐队。“现在他还时常打电话回来关心乐队情况,感情深得很哟!”吴子阳动情地说。

     被称为老革命的王元知老人已经60多岁了,跟乐队的缘分始于2004年东坝社区的一次演出。在得知乐队均是自筹经费进行公益表演时,他主动要求加入乐队,负责音响和乐器的维护和调音。2005年,王老搬去了重庆,现在乐队成员提起王老自己掏钱为乐器更换零件的事仍然很是感动。

    梁叶铭,乐队才子,为乐队创作了十多首歌曲,其中《广元山水叹》和《老来乐》,分别获得2005年第六届中国民族歌曲演唱大奖赛一等奖和三等奖,队友们提起他都是一脸自豪。据说梁叶铭最近又谱写了一曲 《川剧与乐队》,打算用川剧唱腔表达自己对乐队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队友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生活,追求快乐!”吴子阳笑着说。

    作为我市最早一家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乐队,从2003年到现在,日常的运营和乐器保养更换,由成员自筹资金。吴子阳粗略算了算,几乎每个成员已平均投入了2000元钱。

    杨书荣说:“我们的口号是‘传递快乐’,乐队坚持这么久不容易,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才能传递更多的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