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九月二十三日电 题:香港演艺新力量:期待唱出对国家的一份骄傲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在灿若星河的香港娱乐圈,不乏一代又一代的“天王”、“天后”,演艺界新力量也在不断成长。在国庆六十周年来临之际,作为关注社会的两位“新一代”艺人的代表,谢安琪和方力申接受中新社专访时都表示,看好内地这一大舞台,自己未来发展更要放眼大中华。
去年“横扫”各大颁奖礼而声名鹊起、被视作香港女歌手新一代“接班人”的谢安琪,用自己的亲身见证描绘出国家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父辈居住的深圳石岩龙眼山一带,二十年前是靠种植自给自足的不知名小村庄,人们甚少接触外面的世界。改革开放改写了那里的命运,小村设立了水源生态保护区,乡民也开拓了农业之外的致富路。如今当地生态旅游畅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年轻人更增加了就业机会。
|
谢安琪说,过去是举家回去探亲,而随着“自由行”的开放,单向流动已变成了真正的自由往来。“我堂哥他们随时都可以来香港,甚至听我的演唱会。”
方力申是香港知名的“运动员艺人”,曾同时保持九项香港游泳纪录,参加过悉尼奥运会,曾赴希腊传递奥运圣火,也曾是北京奥运香港火炬手。在娱乐圈出道以来,身上洋溢着阳光、健康气息的他,以正面的形象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拥有香港“五四青年大使”、“诚信活力大使”、“无烟宣传大使”、“爱心相连荣誉大使”等一串头衔。
方力申的妈妈是北京人,因此他自小每年都会回去探亲。他对中新社记者回忆说,小时候从广州坐火车去北京要好几天。如今亲见车窗外的景观逐年变化,体会到内地生活水准在提升。他举例说,过去人们的衣着是单调的几种深颜色,而现在内地民众品味提升,不少城市都可见十分时尚前卫的打扮。
随着回内地交流机会增多,谢安琪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内地不少传媒记者都具备高水准,知识面广,且尊重音乐及音乐人,可以很认真地讨论音乐,是推动乐坛的一股力量。
惊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变的同时,谢安琪也有感于创意工业的发展。她说,大家不仅只懂得欣赏外来的文化,还有意识地保留传统文化,很多年轻乐队懂得使用琵琶、笙、笛子等中国民乐器来创作,在保留传统文化方面体现出一种健康的态度。
香港回归十二年来,方力申也亲身经历着点滴变化。在回归前移民到外国的一些亲戚朋友,纷纷回流,回到香港找机会,甚至到内地去发展。“大家又重拾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信心。”
作为“推广普通话大使”的方力申,小时候其实并不喜欢父母在家里说普通话,因为幼时的他觉得讲粤语和英文已可畅通无阻。他也自嘲,一度以为带京腔的普通话才算标准。如今到内地时间多了,他免不了惊叹:“中国真的很大,粤语只是其中一种方言”。
他也观察到,内地艺人常常会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而不止是简单地说“不开心”,或者“很好”、“不好”。使用普通话帮助他更多地学习和讲究词汇运用。
谢安琪则与记者分享一个让她感动的“新发现”——内地不少坊间年轻歌手,正自发创作爱国歌曲,表达对国家的希望和信心,也表达自我的承担。“这都是自然流露,一点都不‘强销’。唱出对国家的感想,为何不可以?”她说。
谈港式茶餐厅、谈娱乐圈“狗仔八卦”、谈纤体热潮、谈拆迁……谢安琪的音乐班底通过歌曲关注社会民生百态,饱含浓郁港味。“我会专注做好音乐,因为我对香港乐坛有信心,”但在香港乐坛站稳后,谢安琪更希望可以放眼大中华,让歌声传得更远。在她眼中,普通话是一种“柔韧度很强的语言”,适合表达知性题材。她希望,未来自己的创作,能从粤语歌的香港社会思考,过渡到国语歌的人生思考。
方力申近年到内地工作频繁,结交越来越多的内地朋友。但其实他早在当游泳运动员时就与内地体坛“战友”结下了情谊。回归之前有一次出国参赛,他赛前紧张不已。来自沈阳的一位“竞争对手”鼓励他说:“你一定会赢的!”异国他乡的同胞打气,给他增添了一股力量,更让他至今难忘。
从游泳老将到演艺界新星,方力申主持、唱歌、演戏三不误,最近更一边忙着用轻松手法介绍《基本法》,一边忙着推广活学活用普通话。被问及未来大计,他很认真地说:“香港是个很小的地方,内地有很多好的环境和机会,当然要看得更广阔。我看好这个大舞台。”
谢安琪又如何想呢?“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歌手,接受过殖民管治时代的教育,亲历过回归变迁,现在亲睹建国六十年周年的成就,”打算明年推出国语专辑的她说,自己有这样一个心愿,“我想有一首自己唱给祖国的歌,道出对国家的一份骄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