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九月十三日电 题:上海“红色国宾馆”见证历史风云 如今尊贵与平民共享
中新社记者 崔煜芳
中共主政后六十年风云际会,也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些“特殊的”宾馆留下串串历史印记。上海的西郊宾馆、东湖宾馆及闻名瑕迩的锦江饭店等处,作为接待领导人的下榻处,绿荫丛中隐现的“红色国宾馆”,在外界看来,曾有过不一般的神秘和尊贵。
政要下榻议政处 周边居民摸底排查
|
从繁华的淮海路拐个弯,折入茂名南路,喧闹顿作清静,路边一组红色外墙的高层公寓式老房子,便是贮满半世纪风雨的上海锦江饭店。
“锦江饭店,那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入住过的地方,以前饭店周围的居民都要摸底排查的。”一位附近街道的居民说。
该宾馆资深服务员回忆,锦江饭店贵宾楼前的大草坪,曾是中国领导人和外国代表团合影的地方。因附近是上海最繁华地段,住在高处的人估计能看得见草坪动静。后来便盖起锦楠楼,遮隔外界视线。
来到锦楠楼宽敞的大堂,迎面是落地书架和舒适的沙发,落座其间,会被墙上一排老照片吸引,有毛泽东与锦江饭店服务员的合影,周恩来在此会见外国首脑的照片,以及邓小平、江泽民在锦江的合影。饭店还珍藏着陈云、叶剑英、宋庆龄等中国党政领导人在这里留下的老照片。
“在‘文革’前,像锦江这样重要的地方,都是严密保护的,寻常人不能进来。曾经有一段时间,这里也是专门接待外国贵宾的地方……”在锦江已服务了三十年的驻店经理程荣根对记者回忆道。当时饭店的员工,几乎人人都见过毛主席。程指着照片感慨地说:“岁月流逝,照片上当年与毛主席合影的服务员,如今健在的只剩一位了。”
“小礼堂”里的廉正亲民 主席总理以素代荤
说到锦江饭店的神秘,莫过于饭店中央的锦江小礼堂。这座建筑由毛泽东指示,邓小平、杨尚昆审核设计方案,周恩来审定,陈毅市长组织,上海的能工巧匠以二十一天的神奇速度建成。其砖木搭造的屋檐下曾涌动时代风云。“锦江小礼堂承载的使命太重要了。它的周围曾遍植绿篱,就象围着一层植物的纱幔,从外面看不清里面的。”程荣根说。
一九五九年春,锦江小礼堂甫建成,就迎来了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全国各省市举足轻重的人物都聚集在这里。长达二十天的会期,在中共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据老服务员回忆,当时的保卫工作是极端严格的。
能参与接待领导人的服务员,都倍感荣光。贵宾楼原接待组长姜金宝现已是古稀老人,他回忆说,“首长们都很和气,平易近人”。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元帅都主动提出不吃猪肉,以素代荤。
服务员们还细心记录了领导人的生活饮食起居情况,在记录周恩来总理的生活片断中写道:总理生活上很少有要求,不喜欢麻烦别人。他非常重视节约。他严于律己,重视费用结算,所用的东西都要自己付款的……。另有工作人员在纸上写道: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也是中央委员,这次不但同来,还住在一个楼面。她有时想吃糖果和水果,都自己掏钱,绝不要公家多花一分钱……
在锦江人的记忆中,毛泽东曾在锦江饭店度过六十八岁生日,厨师们按地方风俗将长生果(即花生)染红,意为长命百岁,红红火火。毛泽东知道后,高兴地让服务员将红色长生果退回去做菜给大家吃。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泽东有一次在锦江宴请,厨师摆上了一席素菜,毛主席吃着指指桌子上的菜说:“党脱离了群众,好像鱼儿离了水呀!”
伟人议定国策之地 新人举行婚礼“最爱”
小礼堂见证大事件。迄今这里接待过四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元首及政府首脑,举行过无数次重大会议和外事活动。一九七二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在这里由周恩来和尼克松签署。锦江小礼堂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性转变。后来尼克松两次来上海,故地重游小礼堂。
一九九七年小礼堂完成了首期改造,仍保留外墙红色基调。二○○一年,江泽民主席在这里会晤“五国元首”。在此五年前,“上海五国”元首会议首次在锦江小礼堂召开。二○○五年五月,九十高龄的汪道涵抱病来到锦江小礼堂,会见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连战给他带来了辜振甫生前承诺要送给汪道涵的亲笔画作。为两岸关系留下了温情一幕……
“红色国宾馆”的“特殊规格”,使这里在上海市民眼中充满了传奇色彩。许多人都想进入其间看看,目睹承载历史大事的神秘之地。改革开放后,这种“奢望”变成了现实。一位中年市民感慨,“这一愿望我等了足足三十六年”。
这里也成为沪上新人举行婚礼的“最爱”。一对正在锦江小礼堂内摆喜酒的新人对记者说,他们甘愿排长队等候“档期”,只为能走一走这里的红地毯。“这对我们的新生活有吉祥之意。”家里长辈也感到能在伟人当年开会定国策之地宴请亲友,是很有面子的事。
黄浦江潮起潮落,白玉兰花开花谢;上海的“红色国宾馆”,走过曾经的风云际会,正续写时代的和谐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