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再也不会离开你”

 

917点不到,迎着凉爽的晨风,青川县板桥乡上马小学就要升入八年级的学生王莎和她的同学们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领略了向往已久的新学校。当一幢幢两楼一底、色泽鲜艳、新颖美观的崭新建筑物呈现在这群经受地震磨难的孩子们面前时,她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赞叹:“好漂亮呀,新学校真是太美了!”这天,上马小学2009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就要举行。

 

想起自己“5·12特大地震后的求学经历,再看看眼前的美丽新学校,王莎禁不住流下了幸福的眼泪。“5·12”地震发生后,王莎就读的上马小学连同教学楼在内的所有建筑或垮塌或成为危房,学校被迫停课。失去了校园、没了书读的王莎只好回到农村家里。十多天后,怀着对学校生活的眷恋和对前途的追求,王莎随父母远去上海,父母打工,她则被安顿到附近一所学校借读。然而,环境陌生、语言不通,还有对昔日朝夕相处的同学挥之不去的思念,让只在上海读了一个多月的王莎于去年秋季返回青川,接着在板房教室里度过了她难忘的七年级。


依次饱览了这个占地23亩、投入1000余万,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住宿楼、综合楼等各种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崭新学校,王莎和她的同学们激动地表示:“这么好的新学校让我们哪儿都不想去了。我们只想好好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读书条件,刻苦学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援建我们的浙江叔叔阿姨们。”

 


宁波伸援手 多年期盼终遂愿

 

828,一听说新学校已经修好,在成都过暑假的青川县瓦砾乡中心小学校的宋光蓉老师即刻带上龙凤双胞胎儿女尹茹、尹博霖往回赶。宋老师母子三人回到青川,不去乡下老家也不去原学校板房住处,而是直奔新学校去看个究竟。当栋栋挺拔美观的新楼、宽阔的操场、焕发着勃勃生机的青草绿树那么真实地展现在她们眼前时,两个孩子一个劲地欢呼:“太好了、太好了,我们有新学校了!”

瓦砾小学是一所拥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乡间老校。震前,校址位于乔庄河下游大河旁边。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诸多原因,学校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办学要求和发展需要,而且,每逢夏季河水暴涨,学校还受到洪水的威胁。多年来,学校一直想方设法搬迁,却因为资金瓶颈制约而无法实施。灾后重建,瓦砾小学由浙江宁波市全额援建。通过科学选址规划,瓦砾小学确定在原址2公里外交通便利、地面宽广、安全可靠的柴家坝新建。经过援建施工各方加班加点的奋战,半年后的6月中旬,新瓦砾小学教学、办公、宿舍等大楼主体封顶,随后马不停蹄地进行配套设施完善。821日,瓦砾小学全部基础设施竣工并通过验收。

“投入逾千万,工期仅半年,我们瓦砾小学即获得新生,而且一举解决了迁址重建的多年夙愿。浙江人民的援建功德将永载瓦砾小学史册。”在91日的开学典礼上,瓦砾小学校长王仕聪的讲话感慨万千。

 

高山蒙大爱  发奋图感恩

91,对于海拔1000素有“青川的西藏”之称的青川县高山学校茶坝九年制学校的师生们来说,是一个充满喜庆的日子,这天,不仅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尤其让人兴奋的是从此告别板房,入住漂漂亮亮的永久性教室了!

一大早,来自茶坝乡山山山岭岭的学生们像放飞的鸟儿,一欢快地往新学校赶。8点时分,学生们连同一些家长二三百人把学校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新学校太漂亮了,比我们在成都看到的一些学校都还要好看!”来自茶坝乡三元村的易军父子脱口夸赞。如火焰般迎风招展的国旗、蓝白相间的墙体、贴上洁白防滑瓷砖的操场,还有新栽植的高大的绿树……到处都是新的,到处都是迷人的,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新校园各处边走边欣赏高山深处这道最美丽的风景。

据茶坝九年制学校校长黄家彦介绍,该学校灾后重建工程属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第一批全额投资类项目,由慈溪市、海曙区对口援建,工程自2008年年末动工以来,在上级指挥部的关心、支持下,宁波市援建指挥部茶坝乡分部以争创“四个一流”为援建工作目标,克服了暴雨洪水、道路塌方、余震、停水、停电等诸多困难,与工程建设者们一起奋战在一线建设工地上。经过8个月的奋战,终于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新学期搬进新学校的目标。
  据了解,茶坝九年制学校总建筑面积4934平方米,规模9个班,总投资2051万元,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学校设施齐全,设有图书室、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以及标准篮球场、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此外,为解决路远学生的住宿问题,茶坝分指挥部还为学校建了一幢四层的学生宿舍楼。

“新学校建好了,我们唯有奋发图强,把茶坝乡人民的子女培养成才,这才是对浙江人民、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爱的最好报答。”黄家彦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