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川人民心手相连,强力推进青川县城建设。东山安居小区、入城干道、乔庄河堤、乔庄幼儿园等一系列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图为浙江省建工集团正在抓紧建设东山安居小区二期工程。
“青川打赢了抗震救灾的10个硬仗,灾后重建有序、有力、科学、快速推进,灾区群众从震后的无家可归到现在的安居乐业,青川大地从震后的满目疮痍到现在的百业兴旺,从震后的一片废墟到现在的生机盎然,无不见证着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援建工作的高度重视、真情关怀和强力支持,无不见证着浙江援建干部的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和无私奉献精神,无不见证着浙江5000万人民的无私大爱和倾情支援。”谈到浙江援建工作,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感慨地对记者说。
浙江援建青川大会战及时打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汶川特大地震,使断裂带末梢的青川江河改道、家毁人亡、损失惨重,4697人遇难、124人失踪、15489人受伤,25万人无家可归……累计损失高达500亿元。
青川与北川、汶川,成为极重灾区最为惨重的“三川”!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超常的反应、最大的努力: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不顾余震危险,亲赴青川考察,慰问灾区群众和浙江省抢险救灾人员;浙江省领导夏宝龙、斯鑫良、陈敏尔、巴音朝鲁、黄坤明、陈加元、茅临生、王建满、郑继伟等先后到青川调研指导重建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援建方案,安排11个市和29个经济发达县(市)对口援建青川36个乡镇,浙江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热心帮助青川灾后重建。
去年7月4日,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重建指挥部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一个率先在灾区挂牌的省指挥部。随后,327名干部、38个各级援建指挥部快速进乡镇开展工作。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浙江援建青川大会战正式打响!
突出规划龙头 推进科学援建
去年8月,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一班人一月多时间,走遍36乡镇,进村入户,查灾情、问民意,摸家底;同时,浙江省630名测绘和地质人员进驻青川,迅速完成乡镇地形测绘和地质灾害评估任务;随后,浙江省30多家规划单位、200多名规划人员齐心协力,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以及生产力布局、流域、交通等12个专项规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青川县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
根据中央的援建要求,浙江省计划投资60亿元,实施500个援建项目,以展开青川灾后重建的新画卷!
青川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对这些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大加赞赏。青川县县长陈正永说:“每一个规划,每一张蓝图,都融进了浙江援建指挥部干部和规划师们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突出项目中心 推进高效援建
“高高矗立的楼房、宽敞明亮的教室、绿草如茵的操场、规范标准的塑胶跑道、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这是记者昨日在新落成的青川县七佛小学看到的景象。七佛乡小学在6月初就提前两个月建成投入使用。七佛小学校长鲜纪年激动地说:“要不是湖州、长兴人民的真情援建,七佛小学不可能这么快就建起来。你看,这新学校里教室、实验室、科研室应有尽有,功能齐全。篮球场、乒乓球台、塑胶跑道都是高标准建设的,连学校的绿化都给我们搞得这么好!”
“千道理、万道理,项目落地才是硬道理!”这是浙江援建指挥部一班人的共识,更是浙江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谈月明的“口头禅”。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自我加压,狠抓项目建设。在去年国庆前,果断提出“全力奋战一百天,项目开工一百个”的“双百”攻坚目标,立下了“100个项目不开工就不回家过年”的军令状!今年春节一过,浙江省援建指挥部率领7000名援建大军,又打响了新一轮的“双百”攻坚战,全体成员宣誓:“提前完成100个在建项目,再开工100个新项目!”
这就是“浙江速度!”:7月底,76个公共服务在建项目全部结顶;8月底,41所学校将完工启用,这比四川省预定的“期限”提前一学期;同时,36个卫生院全部交付使用,其数量为四川灾区县市中最多;9月底,东山安置小区将建成,今年底,全县受灾农户都将住上新房。
“这就是‘浙江特色!’:项目不大民声好,投资不多功能全,占地不宽环境美!”看着一个个崭新的民生工程拔地而起,青川干部群众赞不绝口,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青溪小学五年级一班蔡丽莎同学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可以在操场上开开心心地进行体育锻炼了。新的学校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突出质量安全 推进设施援建
青川山高坡陡、沟壑交错、修通致富路,筑好防洪堤,建起便民桥,是青川人的期盼和梦想。感同身受的浙江人,毫不犹豫地帮亲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修堤防洪!千方百计在青川32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幸福工程,筑爱心丰碑”。
——打通酒家垭隧道!成为四川灾区第一个开工的隧道重建项目;
——架起井田坝大桥!已建好了20多座漫水桥;
——兴修城镇防洪堤!集防洪、围田、交通、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关庄、凉水、马鹿防洪堤已经建成,在“7·16”特大洪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长10公里的“竹园四堤”大会战,已全面打响;
——铺设乡村路!浙川建设者携手并肩战余震、斗塌方,攻坚克难,将修建280余公里山区公路,让“一眼看得穿,抬腿走半天”的俗语成为历史。
目前,浙江援建青川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已完成实物工作量20亿元以上。
突出民生为本 推进安居援建
在青溪镇堰坪村二社,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农房拔地而起,风貌统一、古色古香、格调高雅,水、电、路、厕所、沼气池等配套设施齐全,房前屋后绿树掩映,花园密布,这是温州市援建的农房示范点,20多户村民早已搬进新居入住。村民李国华、何玉莲夫妇是从红光乡搬过来的,李国华拉着记者的手说:“温州的援建干部不仅给我们送钱、送粮、送衣物,还帮我们建房子,修公路、建庭院、搞绿化。这些干部好哇,他们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祖祖辈辈都要记恩呀!”
尽快在废墟上建起新家,是浙川人民的共同心愿。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及时启动了助推青川农房重建的“661工程”,即投入6亿元,补助6万户,抽调116名专业技术指导员。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及时组建永生担保公司,解决了贷款难题;共建133个示范点,解决了建设规划与公共设施配套的问题;适度推广抗震能力强、冬暖夏凉、外形美观的木结构房,倡导推广“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栏花窗”川北民居建筑风格,解决了文化传承与风貌统一的问题。目前,开工率为100%,已完工93%以上,位列18个受灾县之首。一些农户已建好房开起了农家乐。
突出“造血”功能 推进产业援建
一走进马鹿社区,180个规范整齐的蔬菜大棚便映入眼帘,更让人爽心的是,蔬菜大棚里黄瓜、西红柿、黄樱椒等郁郁葱葱,红的蕃茄、绿的黄瓜、青的海椒挂满了苗藤;前来大棚定购蔬菜的老板络绎不绝。大棚业主陆爱正忙着把满筐满筐的黄瓜、西红柿称秤、记录。陆爱说:“由于这些都是湖州援建指挥部干部帮我们从湖州引进的蔬菜新品种,非常畅销,我们批发的黄瓜4元/公斤,西红柿5元/公斤。”陆爱告诉记者:“我今年发展了30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产值可达10000元,按纯收入5000元计算,预计今年可获纯收入15万元。”
马鹿场镇村民徐文俊累计发展了20个蔬菜大棚,徐文俊说:“按目前的市场价,20个蔬菜大棚今年最低可获纯收入10万元。在仅仅一亩的土地上能获这样的收益,是我没想到的,这全得益于湖州援建干部给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的蔬菜品种。”
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设施援建与产业帮扶并重”的要求,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把“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提出“建设一个工业园区、培育两个特色基地、构建三个绿色通道、重建四个市场服务体系”的产业援建思路,与青川县委县政府联手:
——大力推进“广元青川——川浙合作产业园”建设,该园一期建成并吸引了6家浙江企业入驻,总投资7.8亿元。
——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培育了食用菌、茶叶、农家乐旅游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小区块:宁波指挥部在瓦砾建起了零排放生态养猪场,利用菌种分解粪便,既环保又省钱;绍兴指挥部请家乡的技术员帮关庄镇办起了种兔场;湖州指挥部组织种植户成立合作社,在马鹿乡搭起了蔬菜大棚,产出的辣椒、黄瓜、西瓜已让农民们尝到甜头,湖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李全明告诉记者:“180个大棚按每个大棚纯收入5000元计算,可为当地农民增加纯收入90万元”。
——大力推进青川企业发展与开辟了农产品和药材“绿色通道”,目前在浙江有133家卖场、超市助销青川农副产品,销售额达1200多万元。浙江企业在青川、广元举办了6次大型劳务招聘会,9900多名劳动力实现了就业。
突出资源整合 推进智力援建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是远近闻名的枣树精神。也是青川人民的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成为整个四川灾区人民的“风骨”。
“‘枣树精神’是浙江对青川实施精神家园建设的结果。”青川县委副书记罗云如是说。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会同青川县委县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制定了10个智力支援计划。通过网络、进修和岗位培训的方式,已提升了青川600多名卫生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启动“领雁工程”,分5批、互派了150名优秀骨干教师交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还有万名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用农技培训等等,浙江省共派出30余批2000人次的建援人员,在青川开展支教、支医、技术培训、工程咨询等活动,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为了建好精神家园,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协调有关方面积极开展“爱心助残”、“结队共建”和“暖冬”等活动,建立37个心理卫生教育站点,组织文化下乡、感恩演出,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抚慰灾区群众的心灵,凝聚携手前行的力量,坚定重建家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