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托进行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近日在沪完成并通过专家鉴定。这是国内第一次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组织大规模研究。调查显示,虽然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学生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产业界支持不足等因素,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当下瓶颈。
本次调查涉及24个省区市、117所高校、近1.6万名学生。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创业项目中,社会服务业占34.63%,制造业占13.27%,金融、保险业12.94%。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即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创业者,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
在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中,22.98%“经营状况良好,健康发展”,31.39%“收支基本平衡,平稳经营”,24.92%的创业者考虑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20.71%已经停止经营。近半数创业者对其企业状况不满意。
受访学生中,65.88%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10.31%表示反对,认为浪费学习时间,得不偿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整体创业热情较高。不少大学生创业并非就业压力过大形势下的被迫选择,也不单为了“赚钱”。专家认为,政府和高校在创业导向、定位上需要更加明确:创业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在鉴定会上,不少专家认为,培养创业意识,抓创业教育,已成高校教育的一大重点。调查显示,有两成学生认为自己学校没有创业教育或完全不了解自己情况;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仅占12.23%。
专家认为,今后高校在就业教育上应从以前集中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教育,转向更多关注创业教育。
调查显示,超过90%的政府部门表示“已经或正在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但与此同时,超过三成的高校学生认为,当地自主创业促进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
专家认为,除了高校创业教育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强化实践和体验环节外,企业和社会也应更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改变大学毕业生有创业激情但缺乏创业经费和创业项目的状况,企业大有可为。(记者 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