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指挥
——记黑龙江援建指挥部总指挥刘国会


  当大爱遭遇亲情,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选择。——题记

 7

7月16日,刘国会(左一)在龙江大道查看洪水灾情   李国彦   摄


郭勇   记者   熊芙蓉

     有人说他就是大庆“铁人”的化身,有人说他具有亲民的柔肠。

     一身迷彩衣装,胸前戴着印有“龙”字的黑龙江援建标牌,整齐的头发已有些花白,剑阁县对口办主任王龙说刘指挥长这白发是“5·12”周年祭前他们看着长出来的,去年刚来到剑阁时,头发是黑油油的。

“我们应该是剑阁最后一个搬出板房的人”

     7月15日,大雨滂沱。走进剑阁下寺黑龙江援建指挥部,半尺深的雨水在这个板房院内流淌。

     在刘国会的办公室,里间卧室传出“丁冬”的水滴声响,寻声而至,电视机旁的水盆里微波荡漾,地板上铺一条毛巾吸纳水盆里溅出的水珠。

   “你们指挥部同志完全可以住进楼房去啊?剑阁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啊?”记者忍不住地问刘指挥长。

    “不行,只要剑阁还有一个人住板房,我们就得住下去,我们应该是剑阁最后一个搬出板房的人!”话语铿锵,不容商量。剑阁县已经多次请求他们搬出板房,他就是不同意。剑阁县只得买材料准备将板房上面再搭建一层。哪知还没来及做,大雨便下起来了。

    黑龙江气候干燥,指挥部干部对四川的这种环境很不适应。刘国会却说:“我们难得有这样机会再过集体生活,吃点苦头,有什么不好?历练历练对大家的成长有好处!”

“我恨不得将百姓的房子用双手扶起来”

    2008年6月25日,黑龙江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12位工作人员抵达剑阁。一天傍晚,他与县里干部一起到渡口社区查看灾情,看到一位老大娘坐在帐篷里,目光空洞凄迷,另一位受灾群众拉着他的手哭诉。

    “当时我内心真是有说不出的滋味,就是焦急!我恨不得一下子将倒塌的房子给扶起来!”

    当刘指挥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一下回忆起大庆“铁人”王进喜当年喊出的那句话语:“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两位大庆“铁人”在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困难面前,喊出的话语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如果说朴实的情感表达,源于他东北黑土地一样朴实的心灵,那么面对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具体援建工作,刘国会更展示出一种掌控全局的素养与功力。

    刚到剑阁,刘国会部署的都是救急、救民、救险任务。随着民生工程的全面铺开,刘国会开始实施黑龙江援建剑阁的“造血”工程。

    正在建设的龙江大道在刘国会看来,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通过“三路两桥一堤”将以前相对独立的5个区域连为一体,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基础设施配套,争取成都至西安快铁沿线剑阁站。他做到了。

    剑门关工业园区的打造,除了常规的“三通一平”外,如何适应不同企业的差异化诉求,刘国会的指导思想是,为确定前来投资的企业“度身定做”标准化厂房。剑门关风景旅游区寄托着剑阁的“复兴”之梦,刘国会安排1.5亿巨资用在“刀刃”上,成全着剑阁人的旅游兴县。

     如果说运筹帷幄源自他的素养与功力,那么亲历亲为则源自他从小受到铁人精神的熏陶。

     指挥部的同志常说,刘指挥是铁打的,他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机器昼夜不停,高速运转。指挥部3位司机更看得清楚,刘指挥经常是一头汗水、一身尘土、一脚泥巴。剑阁的农家、田地和每一处援建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剑昭公路、108国道过境翠云廊处的改线,10多公里,刘国会全程徒步走了3遍。

    “交支票+全过程参与和监督+全方位援助”,是黑龙江援建剑阁采取的模式,刘国会的“一支笔”签得非常谨慎,他总是要从最末一篇翻到前面。

    他与剑阁县共同创造的“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经验,不仅在援建省市里树起了标杆,得到四川省委书记的肯定,还直接为放大援建资金在剑阁的效果起了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我还有点作为还得感谢我的母亲”

    谈到他74岁的母亲,这位快到50岁的铁人多次哽咽,几次拿下眼镜拭泪。

   刘国会父亲早年去世,母亲自去年被诊断出肺脑病后,曾四次住院。而前三次住院,刘国会都能恪尽孝道,唯独这最后一次住院是在今年的4月底。刘国会在剑阁得知消息,拜托姐姐和弟弟照顾母亲。他隐隐地担心,默默地祈祷。

     可老天好像专门要考验这位“铁人”的意志,他的母亲于今年5月8日上午10时在大庆去世,当这个噩耗从东北传来的时候,他正在剑阁工业园区河堤项目竣工典礼现场。他硬是将这一噩耗瞒得严严实实。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得像军人一样指挥若定。他明白,这个时候,一旦有人知道这一消息,他的阵脚将会被打乱,记者会对他刨根问底,同事会撵他回家。他悄悄离开大家,找一个僻静之处大哭了一场。然后继续在竣工典礼、在开工仪式上讲话,只是声音一下子吵哑了。

     他的日程从5月1日起按小时一直排到了5月12日。

    当大爱遭遇亲情,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选择,他硬是将母亲去世的消息瞒到5月13日晚。但频繁地接打电话,眉头紧锁,比以往“有了火气”,这些细微的变化没有逃过办公室侯主任的眼睛,他估计刘指挥母亲肯定有事。可一问,刘指挥却坚决否认了。

    直到5月13日晚,刘国会才得以抽身到成都,14日一早飞回哈尔滨,下午赶到大庆母亲坟前,母亲的音容笑貌已化成硬邦邦一尊墓冢。三个响头,千般内疚,万般无奈。姐姐说母亲临终前是听着《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歌落泪而终的,临终前十分盼望见上儿子一面,但她嘴里却说:“不要打电话给国会了,他太忙,别折腾他了。”

    “我现在睡觉时经常会梦到母亲”,刘指挥说。他耳边常响起母亲的嘱托:“别伸手,别有贪念,千万别给刘家人丢脸啊!”因此,刘指挥在指挥部逢会必讲廉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援建工程建起来,援建干部倒下去!”

    有大庆精神的支撑,有铁人精神的熏陶,有这样一位明事理的好母亲,我们就不难理解刘国会为什么能敢冒生命危险,7月16日特大洪水袭来时,带领援建干部第一时间投身抗洪抢险;为什么能不怕得罪人,做出两地卖标书、到成都开标等不寻常的决定;为什么能做到两袖清风,决然拒绝数家企业老板的巨额贿赂;为什么能坚持原则,清退、重罚或通报批评违规的施工企业和单位,敢砸他们的饭碗、摘他们的牌子;为什么能认真负责,制定多项制度、办法,规范援建项目,约束援建人员;又为什么平时到成都出差只吃面条,在剑阁理发专找只收5元钱的小店。

    告别刘指挥,雨还在下,一大堆工作等着他去做,今夜他将又是一个无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