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谣言?就是未经证实的信息。如果证实,谣言也就不叫谣言了,成了真相,或者在真相面前湮灭。所以,谣言止于公开。谣言也止于智者,但如果没有公开,就是再聪明的人,也无法对谣言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真相“躲猫猫”。假如无法证实谣言,而谣言所传内容又关涉切身利益,并需要取舍的时候,任何人都会“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国外的研究者给出了决定谣言的一个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在这一公式里,谣言的产生和效应,跟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在两个变量中,只要任何一方趋近于零,谣言也就不会存在。

  假如事件不重要,谣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假如事件很明朗,谣言也会不攻自破。消除事件的模糊性,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公开。不公开,就会增加事件的模糊性,而模糊性又为谣言产生、传播提供了条件。所以,不公开,也是一种谣言。

  以此看开封杞县“钴60被传泄漏事件”,其谣言的产生和影响正好符合谣言公式。它很重要,因为污染直接危及生命健康,所以人人关心;它很模糊,因为政府一直不公开。所以面对谣言,群众“宁信其有”,“冒着近40℃的高温仓惶往外逃”。如果当地政府尽早讲、持续讲,让这一事件的模糊性趋近于零,谣言也不会产生,事态也不会扩大。

  事实也是如此。由于杞县县委、县政府下午5时许开始,通过多种渠道澄清真相,很快,出走民众陆续返乡。显然,公开消除了事件的模糊性,从而让谣言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正如网友所言,这说明只要公开透明信息老百姓是会相信的,问题就这么容易解决,“如果早一点这么做不是更好吗?”

  从法律层面上看,开封警方拘留转帖网民,或许可以找到合法理由,但即便如此,希望政府对此事件的反思不止于“自己犯错、惩罚他人”。在决定谣言的两个因素中,事件的重要性是不能改变的,但事件的模糊性是绝对能够控制的,因为没有及时公开,造成谣言四起———真正应该被拘留的,绝不是转帖网友。(王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