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前
7月1日,是党的生日。
沐浴着党的恩情,全市所有农村特困农户圆梦新居。
时间被拉回到2月16日,在市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召开的第4次成员会议上,农村特困户住房重建作为一个议题被列了出来。会议首次提出,6月底必须完成特困农户农房重建。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参会市领导慷慨解囊,向我们惦记着的特困户捐出了第一笔捐款。
“我为特困户灾后农房重建添砖加瓦”捐款活动热烈开展:来自宁波的华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捐出20万元;广元农行一位退休职工黄女士特意来到民政局捐出500元······钱不在多,贵在心意。为我们惦记着的特困农户,大家伸出了温暖的手,捐款捐物达230万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各帮扶部门和党员干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协助特困农户农房重建。搬砖瓦,做规划,出谋划策,倾心尽力。
四个多月来,我们时时关注。四个多月来,特困户重建快速推进。四个多月来,好消息不断传来。
今天,特困农户梦圆新居,今天,所有人圆梦一个美好的期待。
看,这是我的新房
“地震让我家原来的房子成了废墟。”元坝穿心村特困户王天兵站在废墟前。刘文龙 摄
4436户灾后农村特困户住新房
本网讯(记者 周萱) 6月30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吴连奇就我市农村特困户灾后住房重建工作作通报。
全市共认定农村特困户灾后重建住房户数为4436户。截至6月29日,全市特困农户永久性农房开工4436户、开工率100%,完工4436户,完工率100%。全市全面完成灾后特困户建房工作。
其主要做法:一是核准对象,建立台账。按照“本人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县区民政局批准”程序认定特困对象,并逐村(组)、逐户摸清重建情况,分门别类,登记造册,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特困户建房。二是强化引导,合理建房。特困户建房面积严格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引导特困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土木结构、穿斗结构、砖木结构、轻钢结构的经济实用房。三是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各级党委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资助,组织人员帮工;开展了“我为特困户灾后农房重建添砖加瓦”捐款活动,接受捐款捐物达230万元;青川、剑阁积极争取援建省从援建资金中对特困户建房进行补助;苍溪财政对完成建房的特困户每户补助2000元;利州区整合本级财政资金,对165户特困户补助164.12万元。市级部门对口帮扶全市72个重灾乡镇,重点帮扶特困户建房。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在新家补端阳
记者 陈道明
绿色山坳里炊烟袅袅,小青瓦、白粉墙、4间砖木结构新建房充满生机。这是苍溪县云峰镇华盖村4组56岁的特困户王成双的新家。6月27日(农历闰五月初五),记者走近王成双,一起感受地震一年来带给老王的幸福变迁。
“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到新房子”
王成双坐在贴着瓷砖的灶台前烧火,大锅里的蒸笼冒着热气,厨房里云雾缭绕,满是包子的浓香。“做梦都没想到,遭了大灾,这辈子还能住到新房子。”王成双抹着激动的泪水诉说着感激,“第一个端阳还在茅草房里住,现在搬进新房子,一定要补端阳。”
挂上艾叶,王成双把热腾腾的包子端上来,感激的话说不完。王成双一家三口就有两个残疾人。去年地震震垮了他唯一的一间房屋,国家给他补助了2万元修房资金,组里还把最好的宅基地划给了他家。但王成双算了笔账,即使建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也要花3至4万元,“除了国家补助的钱,自己一分钱也没有呀,心急得很”。让王成双没想到的是,乡镇、村组和邻里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来帮工,有的直接送来木料……没花一分钱,王成双在今年5月底就搬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居。
在苍溪县,像王成双一样需重建住房的特困户共有546户。该县坚持“锁定对象,拓展房源,整合资金,多方帮扶”的特困户重建思路,通过认真排查、村民评议、镇政府审核等环节,锁定特困重建户对象,明确了以村组为主体建房。同时鼓励特困户购买村级闲置房产或购买农户多余房屋居住,广泛拓展房源,整合国家政策补助、民政困难补助、动员社会捐助、金融部门援助等资金,不让特困户出一分钱。通过统一规划选址、建设标准、资金补助、投工帮扶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县特困户在6月初全部搬进了新房。
“党和政府的周到安排让我感动,我必须为大家做点事情。”
6月7日,当王成双接过新家的钥匙,打开家门,他再一次被感动:屋子里摆放着大木床、旧沙发、组合柜、全新的锅碗瓢盆、充足的油盐柴米,整整齐齐码在屋子一角。
也因为这份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王成双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向往。在王成双的卧室,记者看到墙角堆放着两口大木箱,上面几双崭新的网鞋格外惹眼。“这些都是好心人捐的,一方面是舍不得穿,一方面天天看着它,心里就发热,生活就更有信心了。”王成双说,“刚搬进新房,我就寻思着发展点养殖业,镇上及时送来了6个猪仔。今年过年杀头猪,请你们一定来吃肉。”
要知道,这可是老王家第一次计划要宰杀年猪。“天灾无情党有情,盛世逢春民迎春”一副对联挂在王家堂屋的门框上。现在,被村民推举为村上垃圾清运员的王成双满心感激地说,“娃儿学习成绩不错,也算是对帮助我们的人的一个交代”。
菜园里早玉米长势喜人,院坝边的李树挂满了果实。我们相信:苦难已经过去,王成双的幸福生活已经起航,对无数牵挂特困户的人们来说,那也是幸福的记忆……
新房前摆下坝坝饭
记者 谢文鸿
“贺老汉,你赶快去把鸡杀了哈。”
“王妹子,腊肉洗干净没?等着下锅哟……”
6月29日一早,利州区工农镇千佛村七组79岁的杨贵珍就忙着张罗事情。
“搬新家时我们就想摆几桌,可那时忙重建,没时间。7月1日是党的生日,大伙一合计,摆桌坝坝饭,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见到村支部书记谭玉方,杨贵珍忙着述说缘由。
一副对联见真情
听说杨贵珍、贺连太、王文珍等3户特困户要摆坝坝宴答谢乡亲,邻居们纷纷放下手中活路去帮忙。“她们几家特困户也不容易,不是年龄大就是有病。我们也过去帮下他们啰。”七组村民谭长花边说边和丈夫贺继洪一起到地里去摘了一筐黄瓜。
谭长花赶到杨贵珍家时,院子里已摆好了两张小方桌,厨房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村里“土秀才”杨子槐正写着对联。“这是老贺他们的要求哟,要写副对联祝福党的生日。”杨子槐指着刚写好“大难见真情,‘七一’谢党恩”的对联,笑着说。
地震让贺连太两间土墙房子完全垮塌,自己又患有糖尿病。家里的境况让患支气管炎的老伴卢秀芳很是着急。
村干部最先帮他家把过渡房搭好。随即,镇政府按照全区特困户重建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房面积,统一规划设计的原则,组织干部乡亲帮他家修房。震后100天,贺连太就搬进了70平方米的新家。
两杯薄酒谢党恩
“李书记,快请坐哟!”中午12点过,工农镇党委书记李绍兵刚走上文化广场的台阶,就被等候在那里的74岁特困户王文珍看到了。“杨妈,不好意思哈!早上接到谭书记的电话,想早点来,但有事还是来迟了,你老可别怄气哟!”李绍兵拉着王文珍的手,一起来到了杨贵珍家院子中。
凉拌黄瓜、油炸花生米、炖腊肉……小桌上已经摆满了香喷喷的饭菜。等大家都坐好之后。杨贵珍率先端起饮料杯说:“李书记,晓得你们忙,莫得啥!但 ‘七一’不是要来了吗?让我们一起举杯,共祝党生日快乐!”
地震中,杨贵珍家住了四代的土墙房子彻底损毁。“靠智力有问题的56岁儿子贺连强修房子,梦都不敢梦!但现在,我们母子住的这新房可花了3万多元哟!”老人激动地说。
去年六月,工农镇安排副镇长白刚负责给杨贵珍修房子,资金则来自“澳门爱心民居工程”补助款1.6万元、区政府对特困户补助1万元,再加上区法院、区工商联等单位帮扶和社会援助。去年八月底,老人同样没出一分钱,就和儿子住进了新居。
跟杨贵珍一样的还有龙潭乡庙坪村等165户特困户,他们都由政府统一建设,区级相关部门在建材特供、资金帮扶、审批程序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今年4月28日,利州区农村特困户灾后重建“交钥匙工程”圆满完成。该区所有特困户全部入住新居,较市政府规定完成重建时间提前两个月。
看到杨贵珍不停地给自己碗里夹肉,李绍兵笑着说:“杨妈,你莫这样劝我!要谢,该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共同举杯感谢党,再祝党生日快乐,好不?”
“好,感谢共产党,你给了我们新生活!我们祝你88周岁生日快乐!”杨贵珍笑着大声说。
精打细算建新房
郭勇 张凯铌 王小芳 记者 敬明洋
郭志财,剑阁县下寺镇三江村人,30年前,自己才11岁时,懵懂中剥响了川陕路工地上的一颗“哑”雷管,自己从此少了一只手。地震后,他又少了栖身的房子,悲伤伴他度过许多不眠夜。
6月27日,当记者来到他家时,70平方米的新砖房刚刚落成。炊烟升起,几样菜摆上了桌。他说:“我还要放鞭炮,感谢党和政府让我过上了幸福日子。”据悉,郭志财是剑阁第1051户入驻新房的特困户。“我们通过巧做‘加’、‘减’、‘乘、’法,不仅给特困户全部建了房,还让他们脱了困。”剑阁县民政局局长侯华福说。
巧做“加”法 房子立得起
“我能住新房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乡亲……”来到白龙镇庙垭村四组,特困户杜柏桥家两间小青瓦房里传出暖暖的话语,记者寻声而至,四组组长杜德军给他家提来蔬菜。
“这样的群众我们绝不放弃!”杜德军说,“我们4个村干部每人垫支5000元,加上国家补助资金两万元,村里安排专人买建材,做泥工,两个月以来,杜家只烧了几次开水,房子就立起来了。”记者看到新房旁另修的厨房和圈舍,杜柏桥感谢的话又堆上了嘴边。
红砖、资金和人力是制约特困户建房的三大瓶颈,剑阁巧做“加法”。县内迅速新增建设砖厂共达72家,将红砖年生产能力由3亿匹迅速提高到10亿匹。同时,每个乡镇组建红砖外购办,到陕西、重庆、南充等地驻点购砖。两个月时间购回红砖2.6亿多匹。该县发动干群互助,村民互助,把资金和人力“加”起来,共同为特困户建房。
用砖做“减”法 房子建得快
记者在剑阁县江口镇灌林村二组找到贫困户戚友周,安置了200人的钢木结构房子里,戚友周和该镇另外3名特困户被政府“全托”安置于此,安置房全是用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联着钢榫搭建的。该村村支书刘之全介绍:“全部工程承包给成都的博爱公司在施工。特困户的费用政府全包。”
江口镇党委书记罗学敏说:“我们让有限资金发挥更大作用,只能扳起手指头做‘减法’,错过用砖高峰。”
为了减少对砖的依赖,剑阁县对特困农户大力推广木结构、砖木结构、轻钢结构和群众首创的沙石浇筑板墙结构等新的建房模式,引导特困农户有效错开用砖高峰,减少红砖等紧缺建材的刚性需求。
集中来修建 “乘”法搞产业
崭新的红砖人字顶青瓦房,屋内宽敞明亮,家里床铺、灶具、农具一应俱全。这是剑阁县公店乡剑阁县为贫困户修建的9个集中安置点上的“统一”情景。笔者来到该乡贫困户罗发兴家,罗发兴说:“政府不仅给我们修房,还关心我们将来生活,支持我们发展产业!”
罗发兴种烟5亩、修建烤房2间。他的烤烟苗壮叶绿,已有10余匹叶子了。他盘算把青川黄花菜烘烤技艺“嫁接”过来,利用现有烤房烘烤黄花。
碗泉乡在特困户建房脱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了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风格建成了贫困户“一条街”, 54户贫困户在此安居乐业。他们开发了原国企九院三所的蔬菜园地,建立了“贫困户创业乐园”,发展烤烟、干果。
剑阁县发动受灾群众搞产业重建,发展烤烟、海椒、蚕桑、药材等,弥补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做产业“乘法”,把扶贫解困资金几何放大,为特困户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