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表示,“广州很多房子价格超过2万元/平方米了。我是副厅级干部,每月工资8000多元,两个月工资也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6月21日《新快报》)。

  记得两年前,广州天河区副区长丁建华、广州市政协前主席陈开枝曾先后表示,自己凭工资买不起住房(2007年3月5日《南方都市报》)。如今李惠武这个副厅级官员称自己两月工资买不起一平米房子,把“买不起房”的意思表述得更加形象而具体。初一听,原来房价高企之下,敢情除了开发商人人都是牺牲品,连收入待遇稳居社会中上水平的官员也未能幸免,作为普通老百姓,无论是至今仍然望房兴叹的无房一族,还是跺脚咬牙贷款买了房子但背上了沉重包袱的“房奴”,大约心里都平衡了许多。

  不过从公众的舆论来看,大家根本不买官员慨叹“买不起房”的账。原因也很简单,公众不相信官员们真的需要像普通人那样,花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去买房。

  对这个问题,堪称最有发言权的贵州省省长、原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曾斥责过抱怨“买不起房”的官员:“你早就买了一套便宜的房子在那里,干吗还要去买房?”林树森说,国家虽然实行了房改,但有些单位的公务员还是分到了房子,没分房的也享有住房补贴,有些官员房子都已经住到200多平米了,还在说买不起房,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2007年3月13日《新快报》)。

  同样堪称最有发言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上个月撰文指出:一段时间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打着保障性住房的名义,以各种形式为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公务员住房享受“超国民待遇”是典型的腐败行为,只会对住房消费模式起到恶劣的负面示范作用(5月28日《扬子晚报》)。结合林树森和陈淮的分析,可知在公务员住房“超国民待遇”保障体系下,现在一些官员要么早已是“住房大户”,根本无需再买房子,要么只需花很少钱甚至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轻松“买”下普通老百姓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买不起的房子。这个时候,他们还故作姿态地说什么自己“买不起房子”,不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又是什么?

  另一个问题是,按照某些官员从四五千到八九千不等的账面工资,要他们掏钱买那种每平米“仅售”两万的房子,的确存在着实际的困难。然而,不少官员还就是不声不响把房子买下来了,又该如何解释呢?这里有个现成的例子:浙江东阳市公安局局长俞流江,月薪顶多4000元,却能买得起价值400万的大别墅,孰料在进行豪华装修时不慎引起煤气爆炸,由此引起舆论强烈质疑,但官方调查认为,未发现俞流江利用职权为自家买房谋取利益,买房支出为其妻企业经营所得(5月12日新华社电)。

  客观说,官员也买不起房,相对百姓买不起房来说,对虚高的房价更有一些遏制作用。那些一再声情并茂地慨叹“买不起房”的官员,只有如实公开自己现在住的房子是如何“买”来的,并按照官员财产及重要事项全面公开的要求,公开你们本人及配偶子女的收入、从业、就学等情况,才能让公众相信你们的“买不起房”不是一个掩人耳目的烟幕弹,才能督促监管部门,好好地去作一个房价到底高不高的结论。(北京 潘洪其)

  第二视点 此话或许也算封“举报信”

  李副主任这样的副厅级官员,月薪有了8000多,都“买不起房”,比其正常收入低的官员比比皆是,可想而知,很多官员也应该“买不起房”。

  但现实一再证明,没有房子的官员有,可为数不多。换言之,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官员还是买得起房的,而某些官员的房子还很豪华,且不止一套。这无疑与“很多公职人员,凭正常收入很难供得起房”相矛盾。

  这不得不让公众浮想联翩。可以说,我们有理由怀疑和质疑,买得起房或者说已有房的官员,其房产来得正当和光明与否。应当说,“官员买不起房论”确实是句公道话,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封举报信。

  对于反腐而言,这是个不错的“线索”,要充分利用这个线索,就要彻查所有官员的房子来源。这样做难度太大,确实不现实。其实我们要求也不高,只希望对公众有所怀疑的官员的房产进行调查并公布令人信服的结果就行了。这,应该不难做到。(云南 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