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六月十六日电 “人民币国际化”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热议题

           中新社记者 陈静

  正在此间举行的“上海-纽约:国际金融论坛二00九”上,“人民币国际化”及以此为中心的人民币汇率、国际结算等成为中外经济专家热议的话题。

  在纽约金融专家与上海智库专家十六日举行“上海-纽约:国际金融论坛二00九”,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蒙代尔在主题演讲中认为,人民币替代日元成为世界三大货币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金融危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性,此间专家认为,只有实现人民币完全兑换,资本账户充分开放,上海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杨建文表示,正在发展中的金融危机刺激或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杨建文指出,人民币要发展成结算货币,进而成为投资货币、筹备货币,所有已经存在或即将出现的矛盾和难点都或集中于上海今后发展过程中。他表示,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全球资产价格相对偏低,这是中国开放资本账户的良好时机,可使中国的资金流出国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这位专家认为,现在如果不加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会错过最好的时机。但他指出,在此过程中,亦应做好充分准备,以避免遭遇风险和困难。

  沪港应对接人民币结算体系

  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在出席论坛的专家看来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此问题上,上海银行董事会的韩文亮博士特别注重上海与香港之间的经验借鉴与交流合作。

  韩文亮表示,人民币国际结算体制安排应基于本地国际化银行为主,结合国际本土化银行建立。他认为,上海应该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及其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建立与之相连的人民币结算、清算体系,通过与香港人民币结算、清算体系的对接,形成资源集聚和辐射。

  这位银行界人士同时认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广度、深度有待扩展,且人民币市场价格亦有待逐步形成。他指出,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十分重要。

  中美可就汇率达成共识

  世人最为关心的人民币汇率,也是论坛期间专家热烈讨论的话题。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指出,次贷危机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微妙变化。他认为,对人民币汇率,特别是对美元的汇率,中美存在达成“共识”的可能。

  今天,潘正彦依旧认为,主导人民币强势趋势的主要因素没有改变,构成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基础依然存在。他说,放任货币贬值、或者升值过快均不可取,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或者偏强势较为可取,亦可显示中国的“货币主权”。潘正彦指出,此态度与美国并无明显冲突。

  这位专家称,保持人民币相对强势,符合中国谋求国际经济秩序变局的战略诉求,有利于IMF等全球性经济和金融组织中占据更重要位置,且这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