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日电 题:领导人出访画出中国外交“路线图”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刚刚过去的五个月,中国领导人以密集的出访脚步,走上世界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从胡锦涛亚非“友好合作之旅”和伦敦金融之旅,到温家宝欧洲“信心之旅”和布拉格“诚意之旅”,再到最近结束的吴邦国欧洲之行,成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领导人出访行程上的最新坐标。
  而由此回眸新中国几代领导人行走世界的足迹,撷取其中一个个瞬间作为历史的书签,串联出的则是新中国外交理念从成型走向成熟的“路线图”。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对本社记者表示,在现代的国际关系中,面对面的首脑外交越来越重要,新中国几代领导人通过密集的出访,增进了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 

  新中国宣布成立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赴苏访问。七年之后,他第二次出访苏联。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两次出国。从中不难看出,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下,苏联之于当时中国外交的特殊意义。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要决策者和最辛苦的实践者,周恩来以一系列密集的外交访问,拓展了中国的国际空间。张国庆说,这一时期,中国奠定了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深厚友谊。一九七六年一月,当周恩来病逝的噩耗传到非洲时,整个非洲大陆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一九七八年是中国国家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之年。
  这一年秋天,邓小平赴日本访问,这是邓小平在酝酿中国现代化大战略的一次“取经之旅”。访问期间,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同意以“西欧方式”同记者见面。邓小平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向记者表示:“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
  一九七九年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以副总理的身份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受到了美方相当于国家元首的礼遇:鸣放十九响礼炮,检阅三军仪仗队。
  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今年初在“纪念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研讨会”上回忆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在肯尼迪中心,邓小平先生和一个美国女孩一起唱一首中文歌曲,然后他亲吻了这个女孩还有我九岁的女儿。很多人当时流下热泪。”
  张国庆表示,这次访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重要的外交事件。“它改变了中美两个大国相互打量对方时的眼神。”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积极谋求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据《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一书统计,江泽民共出访了七十多个国家,行程六十多万公里,在空中和外国的土地上的时间总共三百六十四天。
  张国庆说,随着外交理念的日益圆融,中国领导人在出访中也越来越展示出亲和力和个人魅力。例如,江泽民利用自己在外语方面的优势,用英语、俄语、罗马尼亚语等语言与客人交流。据报道,为了在拉美国家用自己几乎没学过的西班牙语演讲,他连续七八个周末向外交部一位年轻译员学西班牙语。
  二00三年五月,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拉开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此后数年高密度外事访问的序幕。世界也渐渐看到,中国正走进“全方位外交”的新阶段,“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日益明晰。
  在最受外界瞩目的在大国外交方面,中国领导人近年来先后访问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至今被津津乐道的是二00七年温家宝“融冰之旅”和二00八年胡锦涛“暖春之旅”,使中日关系历经数年僵局后重回正常轨道。
  在访日期间,胡锦涛与日本运动员福原爱切磋乒乓球技,温家宝则则增添了一个“三十五号投手”的头衔。
  新中国走过的六十年,是中国与世界相向而行的六十年。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出访“路线图”,折射出的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体系、推动国际合作的不懈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