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初二男生“冲冠一跳”导致身体多处骨折,所幸无生命危险
南京第39中学初中部学生跳楼现场。 吴胜 摄
昨天上午9时许,南京下关第39中学初中部,一名初二男生因上课时手机响,遭到老师批评后还被喊来家长“当面教育”,该男生一时无法接受,当场从教学楼所在的四楼纵身跳下,落到教学楼旁边厂房的彩钢瓦顶上。该男生被及时送到南京中大医院抢救,所幸无生命危险。
“哐”!初中男生跳下楼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接到报料后赶到现场,当时距离该名男生跳楼还不足半小时,受伤男生已被送到南京中大医院抢救。据一位目击该男生跳楼后情形的学校负责人介绍,当时他正在二楼办公室看报纸,只听见窗外“哐”的一声响,抬头一看,竟然看到一名男生砸在附近厂房的彩钢瓦顶上,将彩钢瓦顶砸出了一个大窟窿。所幸该男生没掉到窟窿里去,人还趴在屋顶上,他似乎还有意识,本能地向屋顶上方挪动了几下身体,这位目击者还有附近楼上居民看到这情形,还叫那男生“别动别动……马上叫人来救你!”那男生随后就抓住了厂房屋顶的一根横梁,就没再动弹了。“从他那时候的表情看,肯定摔得不轻,连喊救命的力气都没了,当时替他捏了把汗,能保命是关键啊。”
工厂师傅架梯救学生
学校附近厂房的负责人黄师傅,见这学生伤势严重,随即找来帮手,几个人找来梯子爬上屋顶,慢慢将他从屋顶移接至地面。
不多时,孩子家长闻讯赶到现场,迅速将受伤的孩子送至南京中大医院抢救。黄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厂紧邻39中学初中部,当发现有男生跳楼坠落到厂房屋顶后,他第一时间通知了校方。据说,被救下的那名学生,当时表情很痛苦,一直在呻吟。大家为了避免那名学生二次受伤,又找来木板将他平放上去,才抬上救护车。
身体多处骨折暂无危险
中午12点左右,记者来到南京中大医院急诊室五床,找到了受伤男生。孩子父亲自我介绍,他姓韩,苏北人,长期在南京做生意。他表示,孩子的事情发生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已经来医院看过孩子。目前孩子情况基本稳定,但由于个人情绪仍很激动,具体情况不便透露。
记者走到病床前希望看看那名男生的伤势情况时,受伤的孩子一直捂着脸,不愿面对镜头,并且呼气急促,情绪仍很不稳定,记者只好先行离开了病房。据当天主治值班医生介绍,经过初步检查,坠楼中学生腰部受伤,身体多处骨折,目前生命已无大碍,具体情况还需留院观察。
上课手机响挨批跳楼
昨天中午,当记者再次返回39中学初中部采访时,却被学校门卫告知,学校相关领导“不接受任何采访”,记者又询问该名男生在校表现等情况,仍被告知“领导都在外面有事,不方便接受采访!”
昨天下午,记者又来到学校所在地派出所了解到,这起中学生跳楼事件,“祸起”该名学生在上课时传出手机铃声。又据知情者透露,事情大概是因为该名学生上课时身上所带的手机突然响起,因老师认为影响了班级正常教学工作,随后就将带手机上课的学生家长喊到学校“谈心”。可能是家长当时不够冷静,当着老师的面就打了自己的孩子。可谁也没有料到,孩子竟然纵身从教学楼四楼跳下,这才发生了开头一幕。 (记者 吴胜) (报料人:张先生)
■观点激辩
“学生带手机”在美国也头疼
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这个话题曾经广为讨论过。南京一位中学校长告诉编者,关于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南京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明确规定。
编者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小学应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而受这一问题困扰的并不仅仅是我国,有一个我们看来比较“搞笑”的事情,2006年,美国纽约市市长曾发布了一道行政令:“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到校。纽约市警察将对该市公立中小学进行随机搜查。一旦查出中小学生带手机到校,将当场没收。”这项禁令当时在纽约也引起了很大争论。2008年,纽约市议会以绝对多数的优势通过议案,“公立学校学生有权带手机到校”。但学生进学校时得把手机寄存起来,放学时再领走。 (迪晨)
带“机”上学弊大于利
的确,手机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它的存在和普及,对中小学生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我觉得中小学生不适宜带手机上学,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影响上课。中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如果学生在上课时间打电话或发短信息,所带来的声响将直接影响老师授课的质量;二、导致攀比。手机款式变化日新月异,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新款式、新功能,学生的虚荣心理较强,更易形成攀比之风;三、短信聊天,贻误学业。孩子很少用手机谈论学习内容,更多的是用于同学之间联系、闲聊;四、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条件。(翁 敏)
手机“无过”,禁不如导
手机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只要家庭经济许可,完全没有必要剥夺孩子使用的权利。一“禁”了事并不可取,最重要的是,要引导、教育孩子正确、文明地使用手机。
有些教师、家长反对孩子上学带手机,主要是害怕手机的副作用,比如影响上课、浪费精力、引发攀比等。家长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一律禁止。手机本身并无过,与其“禁用”,不如“导用”,用约定的方式指导学生使用手机,促使其自觉养成良好习惯,这不是更好吗?比如,家长跟孩子约定带手机上学的一系列前提条件,包括开关机时间、场所、对象。一旦孩子在上课时间或其它一些学习活动中,家长拨打对方手机时发现是开机,或者发现手机用于任何不恰当的地方,手机话费出现不正常的增长,家长就可立即取消孩子的使用权等等。 (王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