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多方招揽人才
我市灾后重建工程浩大,加快发展任务艰巨,既需要大量资金,更需要大量人才。我市抢抓沿海“人才过剩”的机遇,及时制定发布了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针对性地完善灾后恢复重建重大产业和重点行业人才服务机制,千方百计为灾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先后为青川、剑阁等重灾区引进道路桥梁、地质勘探、卫生防疫等急需紧缺人才2500余人;及时为灾区补充机关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公开考录补充公务员370名,补充事业单位急需专业人员857名;面向基层积极招募志愿者。2008年,全市共招引各类志愿者人才1304名;共建合作引才。我市先后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省内外47所高校150余名书记、校长来广,为我市灾后重建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共签订市校、县校、校企合作项目25项,达成协议11项,聘请市政府顾问1名,引进2名优秀人才到县区任职。与电子科大合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广元分园,引进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为推进我市灾后重建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依托市场平台广揽人才。地震后,我市连续举办“抗震救灾公益性网络招聘会”、“心系灾区援助就业”等高校毕业生公益性现场招聘会30多场,达成人才引进意向性协议3210人。
依托项目广泛聚集人才
依托支柱产业和项目聚才。2008年以来,全市围绕55个重点科技项目,专利申请量达132件,全年转化实施专利38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产品总产值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20%。为加快天然气优势资源转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成功引进张尚华博士、张辉硕士进园工作,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中国石油大学博士蒋庆哲、中国成达公司高级工程师俞长昌等为项目工作顾问,目前一批天然气综合利用优势骨干项目已经落户我市
为加快有色金属等支柱优势产业的发展,我市紧紧抓住高金食品异地技改、长虹欣锐、匡山新型干法水泥等项目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70余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依托081集团火控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一批重点电子军工项目,吸引和集聚了范录宏等2名博士和9名研究生进站工作。
大力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我市自2002年开展引智工作以来,成功实施项目17个,先后引进以色列、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外国专家15批,解决技术难题180多个。2008年,市人事局积极组织申报抗震救灾引智项目,成功实施引智项目6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0万亩,实现间接经济效益1亿多元。法国马铃薯育种专家艾力赛施.丹尼尔博士多次深入朝天区曾家镇、青川县三锅石乡马铃薯种植推广示范基地,对马铃薯种薯脱毒和育种技术进行现场指导。9月12日至17日,日本急救医疗专家丹野克俊博士在广元进行了为期6天的胸腔及气管穿刺插管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
我市在积极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扎实做好本土人才的开发利用,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医疗卫生、教育、水产养殖、生猪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土专家”,他们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为广元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多方培训全面提升人才
我市在重视人才引进的同时,采取强化培训、挂职锻炼、考察取经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2008年5月以来,我市共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技术、损毁水利工程修复、农房重建技术、卫生防疫等各类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班8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10000余人次;组织参加中央、国家部委、省级部门调训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班”共47期,培训248人;向国家和省送培骨干教师240人;先后邀请北师大教授郑日昌博士、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吴宇华对灾区700多名干部作心理辅导;邀请川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一飞等4名专家对150名旅游高级管理人才进行培训;邀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对3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在强化培训的同时,我市还从市级机关和县区选派12名县级领导干部、133名科级干部到极重灾区青川县挂职开展工作,选派34名干部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招商分局挂职锻炼。还利用经济合作、项目洽谈、工作互访等契机,积极组织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援建省市学习考察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