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霞被冒名顶替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或许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完成以上“任务”,按程序分析,得“摆平”管理户籍的公安派出部门、管理学生档案以及录取通知书发放的教育考试部门、负责学生招生和信息审查的高校。
有时,我们不得不感慨,在这个社会上,确实有人拥有“通天”的本领,可以完成在普通人看来不可完成的任务。
《中国青年报》5日的一则报道,再一次给我如此感受: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政委王峥嵘,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的女儿王某,冒名顶替罗彩霞,送进贵州师范大学上学,并已经顺利毕业。
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以至于被冒名者罗彩霞在复读一年考上大学、即将在今年毕业时,“偶然间”才发现这个秘密。
早在2004年,湖北一农民“偶然”间发现一所高中的教师排班表上竟然有自己的名字,打听之后发现,15年前,初中同学用自己的姓名读了高中,后来又考上大学并参加工作,而自己对此一无所知。
一些农村孩子的命运,就这样掌握在其他人的手中———报道中的一个细节,令人感慨,罗彩霞对记者说:“最担心的是自己家人的安全。上次爸爸和王峥嵘等人到天津来,我心里很难受,他吃不下饭,吃饭时手都在哆嗦……”如果说湖北那位农村小伙中考时的1989年,整个升学录取还不尽“阳光”,那么,到了2004年,这种大胆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上大学的做法还能够行得通,就不得不检讨“阳光高考”究竟是如何在有些地方被蒙上了阴影。
笔者为此查阅了湖南省教育厅和考试院对2004年高考工作的总结。其中一个小标题就是“‘阳光工程’服务考生”,具体的描述是:除坚持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和录取结果“三公开”以外,对于院校的招生章程、各批次投档分数线、完成计划的状态与招生缺额以及档案调配等情况全部公开。
但是,既然有这么多的“全部公开”,那么,罗彩霞没填报贵州师大为何被贵州师大录取?本来应该给罗彩霞的录取通知书为何被截留?王佳俊是怎样冒用了罗彩霞身份证办理的户口迁移手续?贵州师范大学又是怎样审查王佳俊入学资格的……
这或许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完成以上“任务”,按程序分析,得“摆平”管理户籍的公安派出部门、管理学生档案以及录取通知书发放的教育考试部门、负责学生招生和信息审查的高校。而这种“摆平”的力量,恰恰是现在公众对升学招生中,存在腐败与不公平,最为忧虑之处。
在笔者看来,真正做到“阳光高考”,首先加强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在目前的招生中,虽然也设有举报电话、监督机构,但接受检举、进行监督的,大多为教育部门自己,最多再联合纪委、公安部门,其实仍旧是“一家人”。在招生监督中,不妨引进异地监督和上级监督,打破地方力量的官官相护,同时,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布每所学校的招生进展和录取详情,并创造技术条件,方便每个考生获取即时信息。笔者曾多次呼吁,公示每个考生的信息时,在不涉及隐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全面,甚至包括家庭信息,由此极大程度地压缩造假、作弊、潜规则的空间。
其次,从根源上看,权力对招考的侵蚀,是考试垄断与高校行政化的结果。考试的组织、招生的进程,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这也被认为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直接参与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大学的招生,不是由独立于行政的招生委员会按具体的教育标准公开透明的进行,而受到行政力量的左右,这为权力的运作提供了土壤,除了加强监督,必须从招考制度改革、大学管理改革着手加以综合治理。
□冰启(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