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但各地五花八门的“考察团”还是多如牛毛。那些人到底要干什么?公费旅游呗。
显然,不拿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胆子再大也不敢那么办,只要往公务上边一靠,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了。于是乎,冷了向南飞,热了往北跑,国内玩腻了,干脆溜出国门,潇洒走一回。这两年,糟蹋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到国外出洋相,逾期不归的,斯文扫地的,大有人在。
出国“考察”13天,其中仅半天与工作有关。武汉某交流服务中心以“考察”为名组团公款出国旅游,就不幸撞在了“枪口”上,被中央纪委通报。(《人民日报》5月4日)
武汉这事,看似出乎意料之外,实则又在“情理”之中。在国家严禁的高压态势下,找个出国机会本来就不大容易,甚至冒了一定风险,谁不想尽量把玩程安排得越紧凑越好、项目越多越好、有效时间越充足越好,在有限时间内,不挤工作时间能行么?
武汉这家交流服务中心,仅仅随波逐流而已,只不过有些点儿背。在名目繁多的出国考察大军之中,莫非只有武汉这拨儿名不副实?
公费旅游,广为诟病,如果严把考察项目审批关和考察费用报销关,在内容、人员、时间、线路、开支等方面架好高压线、防护网,对触电、触网者一律严惩不贷,就不怕有人钻空子。就因为一些地方雷声大、雨点小,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漏网之鱼。
说到武汉这家交流服务中心,虽然与各色蒙混过关的考察团相比有些点儿背,但擅自出国进行“一般性考察”之举,还是显得有点不厚道。到底谁参加考察了呢?考察费用里,大概不会有招待美副防长的就餐、洗浴、按摩费吧?这样的低级笑话虽不至于出现,但每一笔费用能不能架得住推敲,还真不大好说。既然花了纳税人的钱到国外显摆,就该给纳税人一个说法,看看那些败家子究竟干了啥勾当。(刘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