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近期报道,深圳城管遇刺事件发生后,该执法队已经按上级部署,让每名一线队员都能穿上防刺背心,并学习擒拿、防身术,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城管队员遇刺自然是不幸的事件,但遇刺事件发生后谋求打造坚兵厚甲,练就高强武艺以应对新的危机,则是不幸中的不幸。笔者担心的是,这种城管与小贩进行“军备竞赛”的“冷战思维”,最终将会导致更多悲剧。

  看《汉书》名篇《论贵粟疏》就知道,数千年前,中国士大夫已知道了“以民为本”的重要,如果“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因此,提出要“薄赋敛,广畜积”,给人民以生存的空间,使人民口袋里有钱,这比脸面更重要。

  城管作风有着多重深层原因,一方面市容关系到城市管理者的政绩和脸面,而外来小贩的饱暖却无需有人负责,另一方面,城管加强控制亦有利可图,罚没收入曾经是城管工资奖金的重要来源。执法潜规则不是该不该罚,而常常是尽量找理由罚。所以,一直以来,在处理小贩“违章经营”的时候,比如《城管执法操作实务》这本教科书中所言,城管人员一般都是连人带物,“以超短快捷的连环式动作一次性做完,不留尾巴”。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将决定大多数人会站在谁的一边。

  在全世界,城管大概是中国的特色,以致当它的“战绩”引发外媒关注时,只好以“chengguan”来音译。据笔者了解,我国香港亦没有城管这个职业。在香港,内地城管所涉事情一部分属于警察的职责,关键的问题是,香港政府的指导思想几乎是“哄”着这些小贩,生怕他们不再做了,且他们无需交税,政府为支持有困难市民实现自食其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如免费培训),在小贩聚集的地方增派警察维护安全等,政府认为市民自食其力是对政府的贡献,政府应当感谢才对。如果没有事做,政府将需要向这些市民每人每月提供3000元左右“综援”。这是香港政府每年的巨额财政开支。

  城管的霸道作风时有耳闻,那些最需要从制度上给予同情、帮助与关怀的小贩,每每成为制度伤害的对象。这就是以市容为本的价值观所造成的恶果。其实,在民生面前,市容是可以作出一些牺牲的。如果一座城市缺乏包容和关怀,街道再宽敞,也只能体现傲慢和冷漠。有些实际问题可能需要各方妥协,但只要心里有“民”,就能让“民”参与决策,找到两全办法。

  城管的一举一动尽在人民的视野之中,讨论城管的存废问题亦不是天方夜谭。如果以民为本,城管就应卸钢盔,弃警棍,丢掉防刺背心,去暴力化,回归城管的服务功能。如果仍然坚持“以市容为本”,那就会继续“穷兵黩武”。  

  □方礼纲(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