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东河流域梯级开发工程是全市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经省发改委核准,东河流域苍溪段建梨苑、碑沱、杨牟寺、鲤口、蜂子岩、东溪等六个梯级电站,总投资4.5亿元,总装机6.2万Kw,年发电量2.5亿度。梨苑电站、蜂子岩电站已建成发电,其余四级电站正在建设。 郑玲玲 本网记者 任云军/文·图 国庆前夕,伴着明媚的春光,记者走进了苍溪县中土乡仁和村,领略到仁和村近年来的可喜变化:崭新整洁的村居院落,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绿意盈盈的庄稼地,村前村后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在阳光下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富裕和谐的村舍在五年前还是一个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庄破旧的“贫困村”? 短短的五年时间,仁和村走出了一条借项目建设的东风,服务大局求生存、抢抓机遇谋发展的致富之路。说起仁和村的变化,村支书赵权先满脸喜悦地说:“要不是我们这儿建了梨苑滩水电站,我们村哪有现在这么好。” 赵权先所说的梨苑滩水电站位于苍溪县中土乡仁和村南,系嘉陵江支流东河上,距县城45公里,于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7月正式并网运行。电站建成后,这里的村庄变漂亮了,老百姓也乐了。 冷清的小村庄热闹起来了 “这是我刚进回来的几十件啤酒,这段时间电站要维修,来的人多,啤酒销售也快。”仁和村村民赵大书高兴地对记者说。记者看到在小卖部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我们的房子也租给工人们了,既方便了别人,也给自己增加了收入。” 赵大书介绍说,他的小卖部是修建梨苑滩水电站时才开的,小卖部生意不错。自从修建了梨苑滩水电站后,来他们村的人多了起来,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前些日子,他一次就接待了30多人,一年有好几千人来这里参观电站。他的收入也增加了,他现在在电站作打捞工,每月500元,加上小卖部和接待客人的收入,一年下来,有一万多元。他的老伴热情的对记者说:“你们要常来这儿玩,现在这里不再是以前冷清的小村庄了,可热闹了,这儿有山有水,风景好,还有地道的东河鱼吃。” 刚从河里收网回来的赵大洲说:“今天又打了二十几斤鱼,上百元哪!”据了解,在仁和村,像赵大洲一样以农闲时捕鱼增加收入的有十几家人。现在修了电站,水位增高了,还有好几家人搞起了网箱养鱼,一年收入上万元。 路通了,小楼房也建起来了 仁和村有800多人口,出村只有那条泥土路,村民进进出出都要肩挑背扛走山路。路不通,外面的农资物运不进来,村里的农作物运不出去,买东西要去中土乡,路不通,只能走路,要走一个多小时。老百姓怨声载道,外出打工的群众都不愿意回来,还埋怨我们村组干部没有能力。 赵权先介绍说,修建电站时占用了集体的土地,给村上支付了60多万元土地租用金,这些钱都用于村上的公益事业了,也解决了修路缺资金的问题,老百姓自己再筹点,村主道有5公里多的硬化路,能通到每家每户,现在去中土乡骑摩托车几分钟就到了,很方便。现在建材能运进村了,许多家庭都修了楼房,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村现在90%的农户都修了楼房,水泥路覆盖全村的80%,家家户户的路都通了,你们看这几家都买了电冰箱、洗衣机,还装了空调,可富裕了。”陪同采访的村主任在一旁补充道。 河里水位高了,种地更方便了 电站建成后,河床水位升高了很多,有利于对农作物的灌溉。赵大书指着他的地对记者说:“我的田地靠近河边,从不担心缺水,旱涝保丰收,用盆就能把水舀到田里去,可方便了。” 村支书赵权先说:“现在灌溉面积增大了,以前用几台机器抽水都抽不到三组上面去,而且经常停电,机器多了,电压低了还带不起,每到灌溉季节,我们抽水还要排队,现在只要三台机器就够了,不担心插不上秧,不担心缺水;电站建成后,我们村增设了变压器,从来没有停过电,电灯泡也比以前更亮了。” 据了解,梨苑滩水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93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368米,水库库容为3080万立方米,平均年发电量可达3000万千瓦时。 五年间,仁和村变了,变化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深刻的变化是村民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如今,一幅民风淳朴,勤劳耕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不断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