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终于启动

  我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怎样的意义,会给监管和政策带来怎样的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中国证券报》: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机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连平: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良好条件:首先,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相当大,当前,不仅具有选择结算币种和定价能力的境内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强烈需求,那些希望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向我国出口)和在内地有相当规模的投资和人民币收入的外资企业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也具有较大需求。

  其次,人民币汇率和我国通胀率较为稳定。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展望未来,人民币也将基本处于这样一个平稳升值的状态。稳定坚挺的汇率和低位运行的通胀率十分有利于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

  第三,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逐步开放。而且,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对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随之日益高涨。

  《中国证券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出,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连平:从宏观层面分析,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首先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其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用于国际结算之后,币值有了更大范围和更新角度的参照标准,这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三是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弱点。因此,促进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逐步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抑制其弊端和负面影响。

  四是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五是有利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随着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范围和规模的发展,上海将可能逐步成长为区域性人民币清算中心,这样上海的金融功能将更为完备,同时将带动其他金融功能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上海逐步树立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将给监管和政策带来的哪些挑战?

  连平: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会引起境外债权债务关系、外汇管理、国内外清算安排、货币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在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会形成外国企业持有人民币的现象。该笔人民币将被作为对我国的债权(CLAIMS)存在;对我国来说则是一笔境外的人民币负债。由此而引申出“是否有可能因此形成境外人民币市场?”“因国际结算而产生的人民币兑换发生点是否可以在境外还是必须在境内?”“若境外人民币回流境内用于直接投资时能否享受外商投资一样的优惠政策?”等诸多问题。

  在外汇管理方面,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可能会使当前的进出口核销制度出现操作性困难。因为,这里可能会存在人民币来源上的混淆,如何界定资金是否来自境外的问题。与进出口核销相关的还有出口退税的依据和凭证问题以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问题等。

  在国内外清算安排方面,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对于银行的国际结算以及国内清算渠道都会有一定的要求,会涉及到网络问题、代理行账户问题等问题。

  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会形成境外人民币债权。当这种债权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这种海外持有的规模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我国央行在海外的信誉、宏观调控能力以及金融监管的信心。由于我国人民币被海外持有,在获得铸币收益的同时,货币供应量能否再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也需要考虑。(记者 高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