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列车的废弃车轮、底盘等零件散落在铁路一侧。前日,1164次列车发生脱轨事故。本报记者 韩萌 摄
工人们用捣固镐对铁轨进行加固。  本报记者 韩萌 摄
 

  昨日凌晨2时45分,一列货车以时速25公里的速度,缓缓从野三坡铁路高架桥上驶过,列车脱轨的事发铁路恢复通车。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该路段铁道将重新改造,轨道枕木将换成水泥枕木。

  前日7时46分,由陕西韩城开往北京方向的1164次列车在途经涞水县野三坡镇上庄村铁路桥路段时,13节车厢中的6节突然脱轨,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通过列车限时速25公里

  昨早8时许,北京铁路局丰台工务段、机务段30余工作人员沿事发铁道线检修铁轨。在护坡处,可见4个受损变形的车轮及弹簧。“这是最后一节脱轨车厢留下的。”工作人员称,最后一节行李车厢受损严重,车轮及底部弹簧全部报废。

  8时30分,一列拖载20节车厢的货车从事发路段缓慢经过。由于铁轨刚刚抢修完毕,通过列车被要求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列车驶过后,工作人员仔细查看枕木牢固程度,并用4台电动捣固镐夯实路基。

  事发路段将更换为水泥枕木

  现场工作人员称,事发路段属京原铁路,其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穿越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途中山川河流密布,且多有隧道和桥梁,所以过往车辆大都是慢车。前日发生事故的1164次列车算是快车,最高时速也不超过120公里。

  该工作人员表示,事发铁路虽已维修完毕,但出于安全考虑,铁路部门将在近期对其重新改造,将木质轨道枕木更换为水泥枕木。

  释疑

  救援者:司机处置得当避免翻车

  昨日事发铁路段恢复通车后,现场仍有几十名工作人员驻守。每次列车经过后,工作人员都会根据情况对事发铁路的轨道、枕木进行微调。

  现场北京铁路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列车在前日的事故中发生了脱轨,但并未倾覆,“桥上安装有护轨,以及司机处置得当是主要原因。”

  据他介绍,火车车轮轧过行驶的两条轨道叫做“基本轨”,其内侧增设的两条平行钢轨就是护轨。护轨一般安装在有弯道、桥梁的铁路上,在车辆脱轨后能有效限制偏离距离,让车轮只能在基本轨和护轨间的空隙运行,从而防止脱轨列车冲出铁道造成更严重后果。1164次列车发生脱轨的桥梁上,就安装有这类护轨,从现场痕迹看,护轨在此次事故中起到了很好的限制防护作用。

  “司机临时处置也很得当。”该工作人员称,事发处为桥梁并连接有弯道,列车当时已经是减速通过。从现场痕迹看,事发后,列车并未采取紧急制动,而是继续缓慢减速并一直向前滑行,依靠车轮与铁道上的碎石、枕木等物体接触缓冲减速。发生此类突发事故后,列车司机如果紧急制动刹车,车厢很可能因惯性前冲,发生倾覆。

  救援

  9小时拖走受损最重行李车厢

  事故发生后,铁路抢险人员陆续赶往现场,经过液压支撑并设置引导轨,到前日下午2时40分,5节脱轨的卧铺车厢被救援机车牵引回正轨,并拉到野三坡车站进一步检查。下午3时,救援机车开始牵引最后一节行李车厢,但移动不到2米,整个车厢又突然一沉,车轮再次陷进轨道的碎石中。

  据救援人员介绍,脱轨且未发生倾覆的火车一般有两种救援方式起复,一是架设人字轨道引导车轮并线入轨,另一种就是直接起吊车厢予以起复。

  “前面5节都是用第一种方法起复。”该救援人员说,在最后一节行李车厢的起复过程中,因其行动装置受损严重,抢险人员多次起复未果,最后只得调来起吊能力为160吨的铁路吊车到现场救援。

  工作人员查看后,发现行李车厢底部车轮、悬挂等行走系统受损变形,只得拆掉换装新的行走系统。在等待配件过程中,抢修人员又对铁轨及枕木受损部分进行了更换。

  昨日凌晨零时,铁路牵引吊车将最后一节行李车厢吊起,救援抢修人员将备用行走系统装上铁轨,将托起的行李车厢放置其上,拖离现场。

  2个多小时后,事发铁路恢复通车。 (刘泽宁 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