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4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政府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全区副科级及以上现职干部,每人至少销售一套住房。随着媒体的报道,这一红头文件被叫停。寒亭区委书记陈平近日表示,出台红头文件的初衷是提振开发商信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日报》4月8日)

    从一定 意义上说,金融危机的爆发,掩盖了若干真问题。过去决策上的问题、管理上的问题,如今因为危机的到来,都成了美国的问题。这时,失误没有了,能力不差了,好像所有企业的倒闭、所有行业的萎缩、所有地区的乏力都是金融危机惹的祸。

    应对危机必先提振信心,在这一理由下,公权乱作为呈现井喷状态,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媚商举措,更是屡屡入眼。只是,这其中有多少是真的提拔信心?有多少是科学提振信心?

    在一些地方,“提振信心”已经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就寒亭区这一红头文件来说,真能提振信心吗?据了解,寒亭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共800多名,截至文件有关条款停止执行,机关干部购房或引荐购房300余套。正如当地某房地产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所说,“这个数字单看不小,但全区房地产项目有26个,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如果仅凭干部拉动房地产市场,似乎有点勉强。”而红头文件被叫停,所谓开发商的信心提振也成了一句空话。

    另外,提振信心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如果所有的资源都面向一个行业,那么其他行业的信心将彻底丧失。开发商的信心需要提振,其他行业的信心就不需要提振吗?按照公平原则,政府还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总不可能大到汽车小到卫生纸都出台红头文件吧?

    此时,不仅其他行业信心丧失,公众的信心也可能会丧失。因为在这里,公众看不到一个法治政府应有的政策底线。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所说,“我们提倡政府管理创新,但是无论如何创新,政府依法行政的底线不能突破。否则,可能因违法行政而损害政府威信和形象”。此时,公权的形象已经损害,民心的所向已经偏离,试问,当地难道不需要民众的信心支持吗?

    “提振信心”绝不是一个筐,我们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审视各种应急救市行为。应该承认,不少地方出现的问题固然有金融危机的因素,但亦有自身失误之责。如果在应对危机、提振信心的大帽下,再做出一些傻事、糊涂事,所谓的“率先复苏”只能是一句空话。(乔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