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并非不待见经典,恰恰是太待见,总想找个专门时间来拜读,结果网络小说看了一堆,阅读《论语》的那个美好午后仍遥遥无期  

1月8日,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国展举行。张恺欣摄

    《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宗璞散文》、《张晓风散文》、《周国平散文》、《论语》、《朱自清散文》、《聊斋志异》、《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寄小读者》、《城南旧事》、《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这是杭州市一名中学教师推荐给学生们的书单。

    这份书单被报道后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不少人都觉得书单看上去很熟悉。一名1979年出生的网友说:“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差不多也是这些书。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些书。”

    书单是一样,只是现在人们似乎不会照着书单读完这些书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户均年消费图书仅1.75本。传统图书阅读率呈持续走低态势,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降低了14%。至于不读书的原因,49.4%的人归结为“没有时间”,42.8%的人说“没有习惯”。

    大学生也不例外。《中国青年报》甘肃记者站曾对兰州9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大学生一学期的购书费用不足50元,17%的人几乎一学期不买一本课外书,近30%的学生表示读书最多的时段是在考试前一个月。

    不过,说国人不读书是不对的,只是读书的目的明确且理性。当当网最近一周的热卖榜,“实用”图书占了一大半,有4本都是健康类图书。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数据,58.0%的人读书的目的是“增加知识、开阔视野”,读书成为人们提高技能的重要方式。在形式上,互联网阅读率持续迅速上升,为36.5%,比2005年提高了8.7%,首次超过图书阅读。

    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英国25岁以下人群中超过30%阅读电子书,日本手机小说《深爱》销量更是达到250万册。有人开始担忧,网络阅读形式渐成人们的阅读习惯,可能造成国民思维能力的弱化。如果有几个小时的闲暇,大部分人更愿意看一部网络小说或搞笑帖子。人们并非不待见经典,恰恰是太待见,总想找个专门时间来拜读。结果网络小说看了一堆,阅读《论语》的那个美好午后仍是遥遥无期。

    如何让阅读再次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的心灵?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尤为重要。一位书店老板就说:“求学之后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面对复杂的世界和纷繁的生活,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阅读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当我们真正拥有了阅读的心境,地点和时间就都是次要的。林语堂曾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如果真正爱好书籍,就不会在乎有没有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只要有读书的心境,什么时间和地方都可以读书。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就在网上阅读?中国古代有一个备受推崇的“三上”读书法,据说是苏东坡的方法,在马上、枕上、厕上也不放过阅读。时代在发展,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入一个“网上”?网络阅读会不会真的取代传统阅读,我们无从预测。但可以期盼,纵使不再青灯黄卷,网络依然不掩书香。如今很多中国古籍都在网上有了供下载的电子版。这两年还出现了不少旧书网,给书虫们提供一个网上淘旧书并且以书会友的平台。

    图书馆里更该读书。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调查显示,只有23.4%的人会选择去图书馆看书,30.9%的人从来不去图书馆。据文化部2004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并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城市和普通居民很难便利地使用图书馆。图书馆一向被称为“推动全民阅读的根据地”,如何建设公共图书馆,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阅读空间的打造。

    家庭也该读书。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07年的调查发现,青少年也存在无书可读的问题。超过三成学生拥有的图书数量少于10本,六成学生的个人藏书量不到20本;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中国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如能把购书经费列入家庭开支,建立家庭必备的基本藏书,几代积累下来的家庭藏书就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所谓“书香之家”也就是这么来的。更重要的,是能给家庭成员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一家人静静地聚在一起,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读书,并非只能出现在电影和回忆录中。

    还可以在地铁里读书。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去年7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乘地铁时,“听音乐”是首选(65.4%),其次就是阅读报纸杂志书籍,60.3%的人选择此项。温家宝总理曾在今年2月28日回答网友提问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有评论指出,比之“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照读”的车胤,地铁中的阅读者应该是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华民族的新形象。

    当然,还有人说,现在市面上的畅销书那么多,书籍出版质量又在下降,想找到有价值的书确实有点难度。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或者懒得选,那就照着文章开头列出的书单,一路读下去吧。(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