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我市是传统农业十分典型的农业市,必须按照“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加快推进水利农机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用水支撑和保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必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深化水利改革,促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奋力推动广元水利农机再上新台阶。
解读人:李桂林(市水利农机局局长)
解读时间:3月26 日
围绕农业避灾增收,切实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中共广元市委关于坚持改革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 强力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新台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完善农业农村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和农民防灾避灾自救能力。
解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水利建设,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和农民防灾避灾自救能力,必须统筹抓好防汛保安与抗旱减灾,完善农业农村防灾减灾体系。一是切实加快嘉陵江干流、清江河、东河等沿江重要城镇堤防建设,积极推行路堤结合方式,达到防洪为主、兼顾交通、美化景观、提高土地利用率等综合效益。加大白龙江、清江河、东河、西河等小流域支流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河道清淤疏浚,规范河道采砂行为,严禁挤占泄洪河道、设置障碍,确保行洪畅通。加快建立山洪防御体系和防汛减灾会商指挥中心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二是坚持把病险水库和震损水库的除险加固作为水利灾后重建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按时按质完成全年震损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三是大力开展山区集雨节灌工程建设,解决旱山村、严重缺水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加强提灌设施建设与改造,强化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机电提灌在抗旱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四是集中抓好中小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切实加快已成工程干、支、斗、农、毛渠配套防渗改造,加快推进山区小型治旱工程建设。改革农灌方式,积极推广滴灌、喷灌、U型砼渠、低压管道等输水等节水技术,降低单位灌溉面积耗水量,降低输水损失,提高水利工程输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物质基础
《决定》中提出:改善农业装备条件,以耕播收为重点,加快推广适宜山区农耕生产特点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解读: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全市适宜机耕面积170万亩,实际机耕面积占可机耕面积仅40%,农业机械的效能末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要大力推广微型耕整机、小型水稻栽插机、小型联合收割机等适应山区特点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导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推广多功能高效复式作业机械,不断提高耕作、播种(栽插)、灌溉、植保、收割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以基层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的农机服务机制。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到2012年全市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0%。
深化水利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
《决定》中提出: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等管理制度改革,2009年底完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解读:目前,我市水利管理体制仍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模式,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取水、用水、供水、排水等职能,分散于水利、建设、环保、国土、国资委等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管理体制造成水资源的流域性(地域性)和完整性分割,水质管理和水量管理分离,既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又不利于水资源有效保护。同时,造成涉水项目规划难协调,水源工程和供水、节水设施建设难同步,水源配置和供水难统一,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难一致,极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改革,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矛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必须组建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机构,对城乡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对辖区范围内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和农村水电等涉水行政事务实行统一管理,提高水行政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