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最后解决得还是不错的,“牢头狱霸”问题的确长期存在,这个我们必须要承认。  

  ●今年央视大火、山西矿难,我们都是第一时间就介入了。  

  ●大家对于渎职检察的认识也不到位,认为官员毕竟没有贪污,可能还在辛勤工作,所以没有反贪工作那样容易开展。  

  ●司法腐败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体制的问题,也有个人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昨日在北京会议中心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新一轮司法改革启动在即,姜建初表示在本轮改革中,最高检将立足于加强监督功能。而对于当前部分大案要案查办过程公开度尚不够的问题,他则称,希望公众理解,因为“侦查的保密性是必须的,当然我们也会尽量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司法改革】

    将加强对监狱看守所的监督

  新京报:这一轮司法改革,对于检察系统而言会有什么改变?

  姜建初:最主要就是要加强检察院的监督职能。

  一方面是对公安、法院以及司法厅局的监督,比如对于劳教所、看守所、监狱的监督。加强的措施会有很多,比如我们会集中解决超期羁押问题,对减刑免刑缓刑的监督,对监外执行的监督,对监内人权的保障等等。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监督,比如队伍的建设、流程的科学优化、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等等。我们已经推动的职务犯罪侦查审讯过程的全程录音录像,就是很好的证明。

  新京报:学界有传闻称司法改革之后检察院要专职监督和起诉,会把职务犯罪的侦查权移交给公安,这个是否属实?

  姜建初:这个是谣传。我们国家办理职务犯罪的机构,主要是指反贪和渎职检察的机构,设置在检察院,是有特色而且很有力量的,我看不出需要改变。

  【案件公开】

    “‘躲猫猫’事件中多少有些炒作”

  新京报:你刚才说到了监内人权的保障问题,这次“躲猫猫”事件是不是说明对于看守所、监狱的监督还需要加强,因为“牢头狱霸”确实存在?

  姜建初:“躲猫猫”最后解决得还是不错的,“牢头狱霸”问题的确长期存在,这个我们必须要承认,而且解决这个问题也比较难,所以我只能说,我们会加强。

  新京报:这次“躲猫猫”的处理是比较公开透明的,以后检察院的工作是否都可以做到这样的公开度?

  姜建初:刚才说到司法改革要强化监督。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工作在人大和舆论的监督之下,可以做得很好,所以很希望媒体多给我们提正确的意见,少一些炒作。

  从我看来,这次“躲猫猫”事件中多少有一些炒作的成分。其实这些重大案件,我们都很关注,网络上的内容我们天天在看。

  新京报:那为什么公众有时还是感觉,大案要案的处理都很神秘?

  姜建初:你们也要理解,毕竟案件不能随便说,还是要看证据。

  侦查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如果一开始就出结论性的东西,对于当事人和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这个和法院的审判不一样,审判是可以完全公开的,我们查案不行。

  比如,军事检察院涉及一些国防机密,就更不可能公开那么多。即使在美国,也是如此。

  【追捕贪官】

    遣返赖昌星还在不断交涉中

  新京报:去年,贪官外逃再次成为热点,目前追捕外逃贪官有没有一些新的进展?

  姜建初:这个只能说还在探索,因为涉及的关系实在太复杂。但是,现在国外和我们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办法也会越来越多,有些国家还是比较主动的。可以说,现在除了签订引渡协议之外,还是有别的办法可以追捕的。

  新京报:赖昌星的案件是否能够有进展?

  姜建初:赖昌星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我说这个特殊,还是在于加拿大的特殊性,它被称为犯罪分子的天堂,对于这些人,还是比较宽容的。

  新京报:他最近拿到了工作许可,是不是意味着不能遣返了?

  姜建初:不能这样理解,拿到工作权不意味加拿大不会遣返赖昌星。当然,这个事情现在的确说不准,我们还在不断交涉当中。

   【查办渎职】

    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增加查办难度

  新京报:过去的一年,最高检直接介入的渎职案件特别多,这是否是一种趋势?

  姜建初:渎职侵权案件的调查,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今年有一个专题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渎职检察工作,这说明我们的重视程度。

  你也可以看到,今年央视大火、山西矿难,我们都是第一时间就介入了。

  新京报:但是公众对于渎职案件的感觉是,处理始终不是太严厉。最高检也曾经公布过一个数据,2006年在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矿难事故渎职案件中,最终判处免予刑事处罚和宣告缓刑的比例高达95.6%,超过一半的犯罪嫌疑人被免于刑事处罚。这是什么原因?

  姜建初:渎职案件的查办本身有自己的难度,比如有关的证据和决策过程都很难取证。

  我想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另外一方面也跟工作体制有关,大家对于渎职检察的认识也不到位,认为官员毕竟没有贪污,可能还在辛勤工作,所以没有反贪工作那样容易开展。

  同时,渎职案件有个特点,里面的责任很难归于某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工作链条都出了错。

   【惩治司法腐败】

    黄松有案尚未移交司法

  新京报:去年司法领域曝出了很多腐败大案,你认为司法腐败是否处于多发期,原因是什么?

  姜建初:可能还不能说是多发期,我只能说,可能有一些新的苗头出现。司法腐败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体制的问题,也有个人的问题。我们考虑问题时可能更复杂一些,也没有一个一针见血的妙方。

  新京报:我们发现目前政法系统的腐败案件中,法院和公安暴露出来的案件比较多,这是为什么?

  姜建初:这个是因为处在整个司法程序的不同阶段。比如,公安有最初的立案侦查权,法院有最终的决定权,这些位置如果缺乏监督,就容易出问题。而我们检察系统处在中间,是一个监督的位置,相应来说,腐败案件就会少一些。

  新京报:大家都很关注最高院原副院长黄松有的案件,目前是否有进展?

  姜建初:这个案件目前还在中纪委调查阶段,并没有移交司法。移交之后,这个案子肯定由我们最高检直接来办。但是,具体会指定给哪个地方的检察院起诉,目前都还没有确定。  

  本报记者 李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