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僵尸企业”退出不再难、开展直播电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构建“一码通查”服务体系……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正式印发《四川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质量发展、知识产权、规范执法、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个体工商户帮扶等8个关键领域出台25条改革举措,着力破解经营主体发展中的堵点、难点,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服务维护公平
让企业“进得来、退得出、活得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了“十五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其中“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正成为新征程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核心指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制度动力。
紧紧围绕经营主体反映强烈、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提出改革举措,是《若干措施》的一大亮点。
市场准入和退出是经营主体感受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若干措施》提出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提升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数据填报以及开办餐饮店等“一件事”服务,持续创新“三朵云”服务场景,拓展标识有“川渝合作”字样的企业“云注册”登记模式,提升区域协同登记效率。在退出机制上,四川将探索强制清算退出机制,着力破解“僵尸企业”占用资源、退出无门的困局,推动市场资源高效流转。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针对在落实公平竞争政策、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经营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若干措施》提出,聚焦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政府奖补、政企合作、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整治。同时,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重点查处滥用自然垄断优势排除、限制竞争等行为,开展“内卷式”竞争整治,严厉打击医药、殡葬等重点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深化商业秘密保护,为创新型企业营造更安全的发展环境。四川还将开展全省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严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网络平台、行业协会商会、交通物流和口岸等领域的违规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针对平台经济“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若干措施》明确,将深入开展直播电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刷单炒信等行为,依法规范属地直播电商平台企业和直播电商经营者、主播、直播营销服务机构经营行为,营造清朗网络交易环境。
创新监管赋能发展
从“管得住”到“服务好”
在优化准入与竞争环境的基础上,《若干措施》进一步聚焦质量提升、智慧监管与精准帮扶,推动市场监管从“管得住”到“服务好”。
围绕“15+N”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四川将持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培育引导经营主体参与高新技术标准制定;组织“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高效办理信用修复“一件事”等。比如,围绕高端能源装备、低空经济、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中试服务和综合集成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计量测试、标准制定、产品检测、体系认证等关键质量问题。
如何让监管更有效?《若干措施》提出了做好常见违法行为积分制裁量规则扩容增项,强化技术手段赋能非现场检查,推行服务型执法等新措施;创新提出构建“一码通查”服务体系,部署AI识别系统等;探索在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气瓶充装、检验检测等专业领域建立“通用+专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完善失信约束和联合惩戒机制等。知识产权方面,提出要开展知识产权重点领域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增强专利转化运用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效能。
针对量大面广的个体工商户,四川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按照“全量分型、择优分类”原则,将个体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将其中品牌口碑好、发展潜力大的部分认定为“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四个类别,对其开展差异化重点扶持。比如将“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纳入“个转企”动态培育库,推动其转型升级为企业,并提供金融、税收等政策直达服务。
“《若干措施》着眼系统优化我省市场监管营商环境,覆盖市场监管主要职能领域,融合多方面核心工作,能有效提升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狠抓落实落地,持续推出更多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的务实举措,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来源 川观新闻
编辑 冯灵思
责任编辑 冯宣
审核 郭勇
投稿邮箱 gytv@dzs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