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起,我市启动“营商看广元‘一把手’接热线”全媒体直播探索,各部门、县(区)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担任“接线员”,直面群众提问。形式创新之外,我们更关心: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否真的被听见?被看见?被改变?对此,记者展开了追踪调查。
直播间里,来电不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彭仕扬不仅要实时回应,更要直面“新能源汽车充电位被占用”“民办幼儿园选择少”“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高频、敏感议题。
走出直播间,“一把手”的工作并未结束。记者跟踪发现,针对直播中提到的“新能源车位超时占用”问题,彭仕扬次日便组织多部门实地调研,探讨制定“占位超时费”指导标准。
记者注意到,市融媒体中心通过短视频动态公开了处理进展,形成“直播受理—节目追踪—短视频反馈”闭环。一段关于充电位管理的跟进视频上线三天,阅读量突破15万,互动超2000人次,评论区成为民意的新集散地。
有呼,必有应。作为“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又一创新实践,“营商看广元 ‘一把手’接热线”全媒体直播活动开展三个月来,共接听热线近200通,办理群众诉求183件,按时办结率100%,平均办理时限控制在2个工作日内。然而,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触发了更深层的机制变革?直播所推动化解的6类共性难题,正是这一追问下的初步答案。
【本台评论】
从“盆景”到“风景”:热线直播的治理启示
当“一把手”坐进直播间,接起市民来电,政务服务的“界面”就在被重构。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治理姿态的转变——从“层层传达”到“一线应答”,从“事后处理”到“现场研判”。
这场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接听了多少来电,更在于它构建了“接诉—办理—反馈—公开”的完整链条,让民意追踪成为可能。公众得以清晰地“看见”,一个诉求如何从声音变为议程,再转化为行动。信任,正是在这种“可见”的进程中,一寸寸得以构建。
当然,探索仍将进行。如何确保“直播间热度”不褪变为“日常行政惰性”?如何将个案激发的解决之道,固化为长效的政策工具?这或许是“一把手”及各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深层考题。它的答案,将决定这场探索,能否从精致的“盆景”,变为广阔的“风景”。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翱翔 王剑 杨阳 焦子
编辑 易珈羽
责任编辑 冯宣
审核 郭勇
投稿邮箱 gytv@dzs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