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追光“三苏祠”,感悟最好的家教是父母言传身教的永恒真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第一任老师,也是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最关键的人。在文人辈出、星河灿烂的北宋,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苏门三父子占据“唐宋八大家”三席,这在我国历史星空中是一个文化传奇。

“诗书传家门毓秀,博爱处世人长久”。除天资禀赋外,苏氏代代相传的家教,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基石。

如果家教不严,必将最终造成背叛党和人民,成为社会唾弃的忤逆弟子。

苏洵的妻子程氏在相夫教子中发挥着出色作用。他们几代人之间的夫妻情、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在家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夫人程氏激励苏洵远游和发愤,终成大家,既为苏轼与苏辙提供了成长的灵魂沃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家教也为子孙们树立了榜样。

在“三苏”各自的人生中,都有陪伴他们的优秀女性,她们秉持满满的“正能量”,诚实做人、认真做事,从不投机取巧;她们吃苦耐劳,不管顺境逆境,都支持勉励,不离不弃。

苏轼与子由被称为“千古第一兄弟”,用“夜雨对床”的守望,将兄弟情分演绎得前无古人。

以人为镜,见贤思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带头垂范,弘扬好的家教传统,通过严格而温情的家庭教育,努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追光“三苏祠”,铭记最好的家训是“有规可训”的先贤古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先贤家训。

纵观苏氏家族五代,皆有仁爱家训作伴,它们既有润物无声的传承,也有先祖苦心孤诣的引导。

 “公生明,廉生威”,廉明公正的人生观,对苏轼兄弟的做人、做官和为人处世影响深远。

假如家训不明,很多家庭就会丢失传统,缺乏好的诱导,再好的孩子也可能变成浪荡公子。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三苏”的立身操守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循理无私,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他们的为文、为人、为政,都被后人推崇为理想标杆。

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十无益”和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也流传深远,不仅陈述做人原则,还点明了做人的道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每个家庭都要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进行培育、引导,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接班人。

追光“三苏祠”,坚守最好的家风是“两袖清风”的最佳标准

环境对人言行品格的塑造和思想情绪的感染影响巨大,好的家风就像一粒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温度、阳光,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家风不正,必然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子孙后代,影响良好世风的形成。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的家风铸就了苏氏家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苏轼在《六事廉为本赋》中开宗明义,将廉政官德举为为政之首。苏轼的三个儿子都恪守做官先做人的道理,风骨卓然。

在许多诗文中,苏轼还向子侄们传授做学问的心得,要求他们多读史书,从中受益,苏门子弟也听从家训,养成了优秀品格。

今天,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我们立德树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行为和方法引导优良家风的形成,培养造就孩子的家国情怀,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文/周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