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各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投资入股等形式,多渠道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

利州区宝轮镇苏家村因山高坡陡、地处偏远,村产业发展落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村于2017年通过集体土地折股量化、按股分红和注资的形式入股了四川臻陈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村民谢东平告诉记者:水厂建立后,每个月就有2400元钱的收入,再加上每个月还有4天的假期,收入比较稳定。

公司的工作人员姚荣兵说:招聘的工人70%以上都是苏家村及周边村镇的务工人员,到目前为止,共支付劳务费用大概22万元。

此外,该村还发展藤椒100亩,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

村民陈开华说:我们这段时间主要是天有点旱,灌藤椒树,过后要除草、施肥和修枝,就是做这些活路,每天工资大概是六七十块钱一天,今后成功了,我们就分成。

苏家村第一书记江雪华表示:预计今年集体经济可达7万元左右,人均增收可实现120元左右,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方竹园、藤椒园的管护,早日产生效益,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

在旺苍县枣林乡,当地充分利用荒坡多、土质好、湿气重等优势,整合涉农资金购进笋用竹,把竹产业作为全村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撑点,短短两年时间,当地已发展笋用竹1000多亩。

解放村村民李廷海说:摘竹子带来很大的好处,一年有万把块钱的收入,在加上我护林员一年有4800块钱收入,能维持我家庭基本的生活。

枣林乡副乡长何强介绍说:在这个项目实施过程当中,主要以专合社为龙头, 贫困户和附近的群众在参与笋用竹栽植和管护,管护期一年,每个贫困户年收入实现一万多元,这个产业完成之后交还给贫困户和附近的农户,由他们自己管护, 可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

在青川县青溪镇金桥村,当地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养蜂产业。这两天,该村利用中央、省市县财政补助项目资金100万元,又养殖了中蜂300箱。

金桥村第一书记黄绪波说:300箱年产可能产6000斤,市场价按40块钱一斤,可能差不多就是二十来万。

作为村集体产业,该村聘用当地贫困户进行中蜂养殖管护,每人每月劳务支出3000元,助力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

村民陈昭秀说:以后技术学好了,我们自己也想投点资,自己来养点蜂子,增加点收入,感觉这个可以。

黄绪波表示:取蜜的时候,还要带动清金桥村的贫困户过来取糖,这都要开工资,100块钱一天,纯利润的70%给老百姓分红,15%拿来做产业的扩大再生产,15%拿来做公益基金。

利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童蓝欧 旺苍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杜韬 青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美全 李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