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70年来,川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代代英雄的广元人民用拼搏和进取,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绎出写满期待与梦想、饱含温度与激情的奋斗故事。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台策划推出了“增强‘四力’、广元边界行”采访活动,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生动的发展故事,记录下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我们继续关注“增强‘四力’、广元边界行”采访活动。告别了上一站旺苍县万家乡,接下来的边界行将由我带着大家走进朝天区的两河口乡,一起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变迁。

 
 

记者 赵雯雯:广元广播电视台走基层边界行,今天我们来到了第五站朝天区两河口乡,在我旁边的这块标志牌以及我脚下的这条沉降缝,标注的就是咱们广元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交界处,那么本期的边界行,我将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曾经贫穷落后的两河口乡,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有了怎样的变化。

 

记者 赵雯雯:要了解一个偏远乡镇的发展变化,我们得从她的曾经说起。这里是两河口乡的老街,别看着现在很冷清,但是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条窄窄的老街一直是川陕结合部人气最旺的场镇集市。 

 

朝天区两河口乡两河村村民 侯金昌:老街那个时候做生意的多,卖馍馍的,卖麻花的,卖凉面的,那多(那个时候热闹吗)那热闹得很,那陕西的,还有川帮的,那人多得很。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老街的人气依旧很旺。可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移民,靠着这条老街并不能过上温饱的生活,而老街也无法承担当地经济龙头的重任,两河口乡的发展只能求变。

 

朝天区两河口乡原乡长 蔡明登:由于老街街道狭窄,地盘比较小,想做大做强是不行的。后来曾家区就决定,将老街搬到向西一公里现在刘明坝这个地方。但是单靠街上的集市贸易和传统的种养殖业那都不行,到八十年代我们就轰轰烈烈办起了乡镇企业。 

短短几年时间,两河口乡就发展起来了七家乡镇企业,但受制于思维落后和交通不便,乡镇企业的这股风潮高开低走,并未结出硕果。 

朝天区两河口乡原乡长 蔡明登:90年代末期,我们两河就出现了第一波打工潮,那个时候一万多人口中,每年至少有三千多人外出务工。

背井离乡的老乡们,用辛劳打拼着生活。2014年,新的转机出现了。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困扰两河口乡的交通问题得到解决,可供村民选择的增收项目也多了起来。五年时间,两河口乡的年人均纯收入从6575元提升到了12817元。家乡的变化,直接带动了返乡创业潮。

朝天区两河口乡水产养殖户 胡秀全:随着年纪的增长,就想回归故里,我就回到了家乡,看到家乡的这一方水,我就在网上查,看能养个啥水产的东西。

曾家山片区平均海拔1300多米,这一区域的6乡1镇大都缺水,而两河口乡因罐沟河、大沟河在此交汇,因此水资源丰沛,素有“高原水乡”美誉,冷水鱼在这里安家再好不过。

朝天区两河口乡水产养殖户 胡秀全:我就根据我这有个溶洞,溶洞的水就适合养殖冷水鱼(这个水温要求是多高呢)这个水温没有下限,只要不把鱼结成冰就可以,上限不超过22℃。 每年有个二三十万的收入,我们这个乡有十多户在养殖这个鱼。

 

除了美味的冷水鱼,当地的两河土鸡、高山生食蔬菜都是一绝。有美味,再加上山清水秀,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应运而生。这两三年,全乡开张农家乐21家,每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收入突破2千万元。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探索,两河口乡从那条窄窄的老街一路走来,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记者 赵雯雯:2018年11月,两河口乡的村民们齐心协力用了48天时间建成了这间村史馆,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物件,都记录着这一方水土的发展历程。而两河口乡的新生代们  也将在这里传承先辈们的精气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孩子们也用歌声唱出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与祝福。

记者手记

两河振兴、开放崛起的大幕已经拉开,开发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保护与利用的步伐不断加快,两河口乡的村民们将在小康路上越走越顺畅,描绘出“高原水乡”更加美丽的画卷。我期待着两河口乡的精彩。

广元台全媒体记者:吴俊学 赵雯雯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