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鹤龄镇化林村是一块流淌着革命血脉的红土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祖辈辈的化林人艰苦奋斗,决心改变化林落后的面貌。现在的化林村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壮丽70年、主播看变迁今天我们走进化林村。

1935年,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在化林村桃树湾与国民党军流窜部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恶战,一位赵姓的排长在战役中牺牲,当地一位老农民献出自己上好的棺木,将红军安葬于此。

剑阁县鹤龄镇化林村村民 张正海说,赵排长的牺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之所以现在富强,就是因为,前辈为我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打下的江山。

新中国成立后,化林村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建设之路,然而在当时,这里是出了名的“山高坡陡石头多,十年九旱缺水喝”的穷山沟。1957年至1981年任化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张正桃,带领化林群众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彻底改变了山区生产面貌,夺得粮、棉、油全面高产。被党中央、国务院誉为“南方山区的一面红旗”、“四川的大寨”。

张正桃儿子的张培德回忆道:从改革开放过后也还是做了很多的事情,说老实话,从各个的公路 户户通这些路,从大队的村里建设,大队的广场这些来说,做了很多的事情,现在我们还是传承化林精神,搞建设,继续(勇往)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旁化林大队礼堂的原始建筑,似乎已十分古旧,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大字,依然格外醒目,高高竖立。它也时刻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化林人,不忘艰苦奋斗的过去,不忘历史,不忘革命,不忘革命先烈的浴血精神。

从2015年起,剑阁县投资近三千万元将红色遗迹与“学大寨”遗迹串点成线,发展乡村旅游。走一趟红色革命旧址,看一次艰苦年代奋斗史,听一回“大寨精神”主题报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忆苦思甜,感受红色文化。

剑阁县鹤龄镇镇长杨瑷宁告诉记者,在积极打造化林村乡村旅游发展方面,鹤龄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红色文化,与乡村农业观光为发展主题和方向,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化林特色的“大寨文化”精神,和红色革命旅游亮点的乡村文化,为新时代的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旅游给化林村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如今,这里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四好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以前的两百多元增长到现在的两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