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幸福出发

——我市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成就综述

 

     在苍溪县红心猕猴桃加工基地的一家企业,工作人员将猕猴桃装入包装盒。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过60亿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

    “村上今年才成立的公司,年底就能享受分红,真是件幸福的事。”朝天区转斗镇蒿地村贫困户王雯筠有点激动地对记者说,他家4口人,预计能分到400元。

    利州区金洞乡田沟村通组路从6组每户农户门前经过。“现在去村上开会骑车很快就能到,大家出行方便了不少呢。”6组组长翟炳忠感叹道。

    方向决定取向,思路决定出路。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长8.1%,位居全省第10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0.0%,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第3位;脱贫攻坚第二仗有力推进,全市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群奋发有为的局面持续巩固发展。

    精准扶贫探索脱贫攻坚“广元模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摆在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首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突出精准、精细、精美要求,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广元模式”,利州区摘帽、255个贫困村退出、6.78万贫困人口脱贫经过初验达到标准,贫困县摘帽“三有”、贫困村退出“五有”、贫困户脱贫“六有”指标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全省贫困县“摘帽”工作现场推进会等全国全省性会议在我市召开。

    聚焦基础薄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先从基础设施抓起。

    我市坚持把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创造性落实“小组微生”要求,探索建立“四化四好”机制,实现贫困户差异化搬迁规划好、规范化建设住房好、多元化发展产业好、文明化新风生活好,让11万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全面开展交通大会战,建成通村公路1994公里、通组入户路2300公里,使8.2万贫困群众告别了肩挑背扛的历史;统筹推进水利、电力、通讯等建设,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700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8100处,实施5620户电网改造升级,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聚焦增收乏力,健全产业带动机制。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增收是核心。市委七届二次全会专题研究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产业发展工作,创新产业发展机制、致富带动机制、利益连接机制,让贫困群众实现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等,稳定过上好日子;大力推进连片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户产业小庭园“三园”联动建设,重点发展优质粮油、有机畜禽水产、高山绿色蔬菜、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叶、道地中药材和劳务“6+1”特色农业产业,建成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92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1425个、户办产业小庭园19.8万个,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转移就业8.2万人;实施集体经济培育“355”方略,创新村集体经济三类组织形式、五种发展模式、五项保障机制,使脱贫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超过8元。

    聚焦投入瓶颈,多方开源统筹资金。资金投入是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关键和保障。健全财政资金整合机制,整合投入中央、省、市涉农资金;创新“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金融精准扶贫到村模式,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设立总规模6.5亿元的“四项基金”;开展“返乡创业、回家发展”等活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实行群众投入积分奖励,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

    聚焦被动脱贫,激发干群攻坚合力。决策部署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立“1+16+6+1”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出台《超常推进脱贫攻坚33条措施》《脱贫攻坚工作精细化管理30条规程》,对不落实不作为的,追责问责一律从重从严。1071个部门单位、5万名党员干部联挂10.76万贫困户,同群众一块干事业、一同共甘苦、一起战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主力,只有充分激活内力,才能实现外力内力一起发力。办好农民夜校,大力加强感恩奋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灾后重建“两幅标语”精神、家德家风“四项教育”,常态化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形成了群众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脱贫的事情自己干的良好局面。

    聚焦同步奔康,强力推进六化行动。脱贫是底线要求,奔康是更高期望。坚持把如期脱贫与实现小康结合起来,按照省委“四好村”建设要求,实施脱贫奔康“六化”行动,推进房前屋后庭园化,让贫困村农户富裕起来;推进村落民居整洁化,让贫困村环境美丽起来;推进产业发展特色化,让贫困村经济强壮起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让贫困村办事方便起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让贫困村管理规范起来;推进新风培育常态化,让贫困村习俗好转起来。累计高标准建成省级“四好村”67个。

    抢抓机遇项目投资成绩喜人

    10月26日,旺苍县举行工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11亿元的蚕宝胶囊生产、桑果饮料生产、杜仲系列产品深加工、牧草加工、薯类综合加工利用等五个项目实现集中签约,建成后可实现产值21.1亿元,利税9800万元,解决就业人口500余个。

    曾经,旺苍工业一煤独大;而今,旺苍工业由黑色向绿色、由地下向地上转变。这批项目的成功签约,既是旺苍落实“五大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更是旺苍在抢抓成都市产业转移发展机遇、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展示。

    这,只是我市项目投资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年”各项部署,抢抓国家和省稳增长、老区振兴发展、脱贫攻坚等系列政策机遇,突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实施。

    记者获悉,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是近七年来同期最高增速,居全省第8位。

    好成绩离不开好措施的推动。

    我市坚持重点投资项目问题困难会商会制度,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广平高速、日航机电产业园等20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217.4亿元。

    同时,深化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提升投资促进工作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平台化水平。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引进到位市外资金414.3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6.72%;其中引进到位省外资金190.04亿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86.38%。

    融合发展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来到剑门关,不仅能让身心放松,更是为了身处此景,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近日,来自山西的游客李先生感叹。

    “天下雄关”剑门关、葱郁翠云廊、历史遗珠昭化古城、人间天堂唐家河……我市旅游资源丰富。

    国庆中秋8天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351.52万人次,同比增长9.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7亿元,同比增长9.00%。

    近年来,全市围绕“文旅兴市”发展思路,以“剑门蜀道、女皇故里”主题和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目标,突出全域旅游带动,由单兵作战的旅游营销模式走向文旅融合下抱团发展,广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工业产业发展方面,我市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理念,坚持做大总量、扩大增量,优化结构、转变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强市进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食品饮料、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和军民融合产业也得到突破性发展。

    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和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值459.35亿元,增长16.4%,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为61.5%。

    工业,已然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主导和主力。

    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现代农业园区、幸福美丽新村、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新建现代农业园区47个,面积47.6万亩,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35个,“3+5”百亿农业产业稳步壮大。

    除此之外,我市还围绕农产品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种植养殖一体、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特色农业强市,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远销到74个国家和地区。